调出一片蓝天
枝江市人民法院安福寺人民法庭地处枝江市西北部丘陵地区,辖两镇40余村四大企业基地计10余万人。近三年来,该法庭在探索民事审判速裁基础上,加大调解力度,缓解了社会矛盾,平息了当事人间的纷争,年调解结案率均在65%以上。2003年该法庭被省高院授予“人民调解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05年3月被省高院授予“全省法院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2005年10月又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先进人民法庭。
调解是我国司法工作的优良传统。从民主革命时期开始,我们党和政府在司法工作中,吸收了民间调解中合理的、民主的因素,又经过广大人民群众不断的实践经验、改造,逐步形成了一项比较系统和完备的司法制度,被西方学者称赞为宝贵的“东方经验”。
曾有一名打了两审官司的枝江市白洋镇宋家垴村的农民在立案时说:“我们到法院来,主要是讨个说法,不一定非搞个面红耳赤,打完一审打二审,如果多做点调解,我们双方让个步,也许以后乡邻之间也好处些。”针对群众的心声,法官们在思索,院党组在思索,张士勇院长更在思索。张院长在工作要点中提出了在民事审判中,要加大调解力度,调解结案率要达到50%以上的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张院长的要求,群众的呼声,在安福寺法庭引起强烈震撼,大家憋足了劲,一边思索,一边行动,决定要在民事审判调解中闹出一条路子来。
一
2003年1月15日一大早,秦家榜村6组年近古稀的易诗秀老人颤颤悠悠地来到法庭,状告儿子董传兵不履行赡养义务。法庭负责接待的人员连忙把老人接到办公室,递上一杯热茶,让老人慢慢讲。原来,易诗秀老人膝下育有六子女,而她一直随董传兵生活,并帮其干些农活和家务。年迈体弱多病后,儿媳嫌弃她,把她赶到附属屋居住,且不供应生活用品,衣食无着。秦家榜离法庭有十多里地,中间还隔着玛瑙河漫水桥,老人来一趟可不容易。想到这里,法官们一边安排书记员迅速立案,一边电话通知董传兵赶到法庭。董传兵到法庭后开始还辩解,说自己的孩子要上学,家庭困难,无力赡养老人。针对董的辩解,法官们耐心指出,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羊且有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我们做人的难道不应该吗?生、老、病、死无人能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老了,子女不孝,你会如何想。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说服教育,董传兵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回去后一定善待老人,当即与老人达成赡养协议,用自行车将老人推了回去。临走时,董拉着法官的手,噙着热泪说:“多谢你们调解,如果判决我赡养,乡亲们会指着我的脊梁骂我啊”。是啊,调解拉近了亲情关系。
二
调解拉近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距离。今年初,宜昌市政府督办的安福寺花园大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遭到刘克典等人的无理阻挠,致使工程无法进行。因时间紧、工期急,安福寺政府申请先予执行,该案在执行过程中,刘的妻子怀揣农药,扬言“谁敢执行我就死给他看”。鉴于被执行人情绪激动,有可能带来不稳定的后果,法庭干警便暂缓执行并撤出现场,留下两人做当事人的工作。此后两天时间,通过三次上门,从市容市貌讲到社会进步,从国家与小家讲到经济环境,终于做通了刘及家人的工作,最后,刘克典主动拆除了障碍物调解结案。
白洋镇田地友承包了金钟寺水库后,连续五年未上交承包款,白洋镇政府起诉后,法庭数次向田地友送达文书,田地友总是避而不见,正当干警一筹莫展时,得知田地友的岳父去世后,4月1日出殡。法庭同志马不停蹄地赶往宜都市陆城镇田地友岳父家中,直到田地友参加完葬礼后,才找田地友谈,看到法官们  疲惫的样子,田地友动情地说,没想到您们会在这里等候一天,我明天一定到法庭解决这件事。第二天一上班,田地友便早早地赶到法庭,同白洋镇政府达成和解协议。“是法官们契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毅力打动了田地友”,白洋镇镇长薛传平如是说。
三
2003年下半年,枝江法院在白洋设立了巡回法庭。一天中午,一个民工模样的人来到白洋巡回法庭,胆怯地问,我现在手无分文能否打官司?经细心询问,他才道出实情,他叫涂圣林,为建筑包工头杨某打了近半年的工,最后2000多元的工钱分文未给,他现在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听到这话,法官答复,按规定,这类案件可以缓交诉讼费,并当即立案。随后便将杨某传唤到巡回法庭,问清情况后双方同意速裁,杨某表示欠工资属实但因工程亏损,无力支付民工的劳务工资。在查明包工头近期确实无力支付工资的情况下,法庭同志又找到白洋信用社,用杨某的固定设备抵押,先贷款解决涂圣林的工资,在信用社的配合下,涂圣林当天下午便拿齐了应得的工资。临走时,涂圣林从工资款中拿出一百元钱,硬塞给法官说:“是你们这些包青天帮我讨回了工钱,这点小意思就只当是我接大家吃了一顿饭”。法官连忙婉言谢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快拿着这些血汗钱回家吧,我们不会收任何人的钱。”
2003年12月5日,秋雨蒙蒙,白洋农村合作基金会接管中心起诉方为泽等十三件案件在白洋巡回法庭审理。当十三名被告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巡回法庭时,见到的情景却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因为鉴于这些案件比较简单,法官们并没准备开庭,而是分头进行调解,并邀请了部分党政干部和退休老同志参加。调解过程中,当得知李友贵家里确有一定困难时,接管中心负责人经请示,主动免除了部分利息。最后,十三件案件全部当天调解结案,且有8件案件当庭清结,李友贵接到调解书,吐出了心声:“虽然我是被告,但法庭的同志并没有歧视我,中央不是在提司法为民吗?我看这就是司法为民。”
四
过去有这样一种说法,叫“赢了官司输了钱”,这主要是指一个案件拖欠不结,或者是一审、二审、再审,诉讼成本增加,老百姓打不起官司,怕打官司。白洋镇上的商人柳耀南曾在法庭打过几个官司,判决后都未执行到位。今年6月11日,他又来到安福寺法庭,说了自己的感受:“我几次打官司,法院判决后对方总是有抵触情绪,法院执行的同志也跑了好多弯路,光车烧油就算不过来帐,我今年再起诉一个,欠货款的叫徐成贵,看能不能调解一下。”法庭的同志告诉他,正在将速裁与调解结合起来。起诉的第四天,将被告徐成贵叫到法庭,经调解,徐成贵当庭给付了一半货款,余下部分承诺在一月内付清。柳老接过货款,真诚地讲:“通过调解,矛盾减少了,我们少跑路,少花钱,法院的费用也减少了,我觉得天都变得更蓝了。”
是啊,调解调出了一片蓝天。
作者单位:枝江市人民法院
编辑:黄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