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马家店法庭
    法庭庭长刘平,是我的忘年老朋友,早在七年前我未退休时他就在法庭工作,在法庭任副庭长、庭长已有八九个年头了。由于彼此熟识,免去了寒暄和客套。他将我引进办公室时,分别对等在门厅的几个当事人交待了一下有关事项,又吩咐书记员小薛尽快将庭里的发言稿打印成文。隔壁办公室的李明义副庭长正在接待三个当事人,贲法官也在接待室和来访者谈话……啊!基层法庭的朋友们工作可真忙!这就是走进马家店法庭映入我眼帘的第一印象!
    王胜俊院长提出:着力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发展创造良好法律环境,妥善处理各类民事、行政和国家赔偿案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马家店法庭就是多年坚持:“调解优先的审判工作原则,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有力促进了全镇的社会和谐稳定。刘庭长欣慰地告诉我,多年来,他们法庭处理的各类纠纷矛盾没有出现上访的,因为他们干的就是这种调节千家事,宽舒万人心的平凡小事,上级领导也多次表扬他们为维护马家店稳定出力不少。刘庭长的体会是,案件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调解,但是,能想到的调解措施却可能百分之百的用尽,只要运用了各种能想到的调解措施,就能促进当事人的和解。
    副庭长李明义送走当事人后高兴地告诉我:刚才来的两方当事人接受了调解,原来,被告邓家荣夫妇雇请姓陈的乡亲拆猪栏,陈某不慎从房顶上跌下,被鉴定成十级伤残,在诉讼中为赔偿金额未能达成协议。李庭长多次分别做当事人的工作,他态度十分和蔼地对原告说明受伤的主客观原因,又严肃地指出被告应承担的责任,他仔细启发被告要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要与原告换位思考。三番五次的做工作,终达成和解协议,当场一次性兑现赔偿金,双方心平气和,仇怨无踪,可见“一朝起纠纷。几代结冤仇”的老话在马家店法庭不灵了,法庭对来诉讼来咨询的人和事,不但做到“定分”,而且做到“止争”。李副庭长是全庭办案最多的。他的绝招是:态度要好、心里疏导、过错剖析、阐明法理、就地说和……见到了李副庭长,又听说他的“经验”,一股对基层法庭朋友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下午,我旁听了他们对两起索要劳动报酬案件的审理,小小审判庭,陈设正规庄重,年轻的法官身穿法袍一丝不苟,程序合法,两起案子因是同一被告,同样的诉讼请求,他们采用并案按简易程序审理完结,目睹这些,我感叹:多亏有了法庭建设,小小案子照样上公堂,三十年前那种基层法庭办公住宿同在一间屋的景象早已荡然无存!我们“走法庭”,所见所闻难免是肤浅的,但绝对是真实的。
作者单位: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