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 探求 提炼
    一、点燃激情,激发写作动力
    人是有情感的。从事文稿写作,也要需要培养情感,一定要热爱这项工作,由于热爱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创作活力,就会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带着热情和激情去工作,去奋斗。
    有的人认为在办公室进行文稿写作很枯燥,很平凡,那是因为没有融入情感,没有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原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宗法,后任省社科院党组书记,他在夷陵区务渡河镇工作时,晚上睡在床上想到一个好点子,一个好词语,一个好语句,立即起床记下来,或是对文稿进行修改,甚至通夜写作,这源于他对文稿写作这项工作的热爱。有付出就有回报,后来他被上级领导发现,调到县里工作,到市里、省里担任领导职务。所以,培养兴趣,融入感情,迸发激情是至关重要的。当你想到一个好点子而出现写作灵感,当你的文稿几经修改而被领导和同事认可,当你提出的计划、方案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内心便感到无比满足,充满了成就感。这就是带着情感的写作,其本质就是实现事业心、责任感与写作的对接,实现感情、热情、激情与写作的对接,对接好了,就会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激发写作的动力,收获写作的成功。
    二、启发思维,升华认识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良好的思维决定认识的高深。红金龙的广告语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有一个电视广告语是这样说的:“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人的思想能够站到什么样的高度,决定了他的视野的宽窄,认识的深浅;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观念,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换位思考意思相近;怎样把握事物的尺度和分寸,决定了他的生活和生命价值。有的人常说,某某人会写,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会写是综合素质的体现,首先是思维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高低,思维能力强弱,有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文章才有生命;其次认识能力,对事物、对现象的认识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文章才会传神;第三是文字处理能力,用词准确,语言精炼,结构合理,文章才有吸引力。“文以载道、文以言志、文以传情”,如何让文稿载道、言志、传情,最重要的是深层次的思考,独到的见解。
    思维和认识体现在文稿上,表现为时代性、实际性、综合性“三性”。
    时代性是指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研究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动向,研究国家方针政策,把握新形势、新思想、新理念、新任务、新要求。因此,要经常学习上级文件,研究报纸,多读相关文章,了解前沿动态,把自己的思维放到国家大局中去思考,去认识,这样才能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写出来的文稿才能踏住时代的节奏。
    实际性是指结合单位实际、工作实际和领导要求,文稿的针对性要强。这就要求对单位工作的现状、成绩、经验、举措、不足等有清醒的认识,明确哪些是着力点和切入点,哪些是需要加强和改进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稿才符合实际,有针对性,有价值。
    综合性,主要是要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积累方方面面的素材,做到言之有物。这就需要平时多读、多记、多观察、多发现、多借鉴、多思考,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善于甄别,尽可能多地积累可供借鉴的资料,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味,这是写好文稿最基础的工作。我平时有两个本子,一个是剪贴本,将报刊杂志上的重要精神、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要信息剪下来,粘贴在本子上。一个是摘抄本,将重要讲话内容、好的典故、精美语句、重要资料抄录在上面,经常翻阅,在撰写文稿时运用其精神,贯彻其思想,体现其要求,使文稿富有一定的意境。
    三、不断总结,探求写作规律
    文无定法。文稿写作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类型的文稿各有特点,但写的多了,写的时间长了,也会发现一些特点,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的套路,达到车径路熟、行云流水之功效。办公室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文稿,种类较多,如公文、讲话、报告、总结、汇报材料、调研材料等等。在这里简要地、笼统地谈点体会。
    一是格式有规可循。如公文,公文是机关相互往来联系事务的文件,是文秘人员用得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文体,是一个单位的形象和窗口。公文写作必须注意和掌握的内容较多,基础的包括:首先是文种,法院的公文文种有13类,即命令、议案、报告、决定、规定、通知、通告、通报、批复、请示、意见、函、会议纪要。文稿标题中有文种的就直接使用,没有的就需要以通知的形式印发。其次是行文规则,要按行文规则办文,按照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分清哪些文种适用于上行文,哪些适用于平行文,哪些适用于下行文。第三是版辑,包括主题词、抄报、抄送、抄发、印制单位、时间、份数等,只要用得多了,自然就会掌握规律。需要注意的是,主题词的选用有一定的难度,选主题词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档案检索方便而设置的,最高法院公布了法院系统的主题词表,要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没有规定主题词的,选用的要能够揭示文稿的主题。
    二是要求有规可循。对于公文,讲究的是朴实、简洁,不需要标新立异,不需要华丽的词藻。讲话材料,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尽量体现领导的讲话风格和意图,要善于抓住热带、焦点问题,抓住听众的心,产生较强的震慑力和感染力。汇报材料,要汇报出本单位开展工作的做法,取得的经验,在工作中产生的体会,对有关问题的建议。请示要一事一请示,不能在一个请示中请示两个以上的问题等等,只要勤于研究和思考,就会发现一些规律,明白相关要求。
    三是程序有规可循。公文处理有严格的程序,从起草、校对、审核、签发、印制、定密、传阅、归档、销毁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要认真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再就是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对自身的工作内容、时间、要求要有清醒的认识,事前准备,到了什么时间阶段就准备什么内容,不打乱仗。我一般在5月份就准备半年总结的初稿,11月初就准备全年工作总结的初稿,以后就是反复修改,精雕细琢。预感到要开院长会了,就提前写领导的讲话材料,等领导正式安排布置院长会时,领导的讲话材料已经准备好了。这就是对自身的工作程序、内容、规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后摸索出的方法。
    四、反复推敲,提炼文稿品质
    千锤百凿,百炼成金。一篇好的文稿,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字斟句酌,不断提炼。古时把制作玉石的工艺称为琢磨,把玉石切开,进行雕刻,称为琢,雕刻结束后反复打磨,使之光滑圆润,称之为磨。写文稿也象制作玉石工艺品一样,经过反复琢磨才能成为上乘之作。如何提炼,个人以为,首先要有简约才是好的理念,陈道明为利郎西装做的广告词就是“简约而不简单”,不能把冗长复杂看作水平,挖空心思凑篇幅、凑字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韩愈的《师说》,字数不多,却流传千古。在我们的工作中,不论是讲话、汇报,还是调研材料、经验材料,要抓住文稿的重点内容,理清思路,用简炼的语言说通说透,使文章短小精悍。其次,少说废话,少讲套话,对可写可不写的坚决不写,可讲可不讲的坚决不讲,让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所谓“不求百篇传天下,但愿几句入人心”就是这个道理。第三,要不厌其烦地修改。象曹植写七步诗一样,一气呵成、一遍成功的才子毕竟是极少数,只有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表达更准确、更生动。唐朝的苦吟诗人贾岛,有一传世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当时对用“推”还是用“敲”,拿不定主意,晚上便在月下反复吟诵,反复做“推”和“敲”的动作,最后认为用“敲”更形象生动,锤炼出了经典名句。所以,初稿形成后,不要怕辛苦,不要急于求成,还要反复修改,去其糟粕,提炼精华,形成充满灵气的优秀文稿。
作者单位: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