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中院执行队伍建设工作经验受到省高院充分肯定和推广
    近年来,宜昌中院党组紧紧围绕 “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加强执行队伍建设为切入点,狠抓执行队伍的优化选配、教育培训、规范管理、监督制约和综合保障,有力促进了全院执行工作的良性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5年中院执行庭被表彰为“湖北省法院系统模范单位”,2006年执行庭党支部被中共宜昌市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该院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优中选优,不断优化执行队伍结构。宜昌中院党组始终高度重视执行队伍人员配备问题,坚持优中选优,配齐配强,不断优化执行队伍的专业、年龄、学历结构。为了彻底扭转执行队伍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的状况。2002年,宜昌中院下大力在全院范围内采取轮岗交流,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分别从各业务庭室选调10名政治素质好、综合业务能力强、能吃苦耐劳的审判骨干充实到执行庭,为执行工作尽快步入正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又首次采用遴选办法,从基层法院选拔3名执行骨干充实到中院执行庭。经过调整充实,中院执行庭现有18名干警,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全部具有执行资格,年龄层次大大低于全院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执行队伍的“四化”要求。
    为加强组织建设,2004年在执行庭单独设立党支部,配备专职支部书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有力措施,全体执行干警始终保持了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三年来,执行庭共有19人次受到院级以上表彰,2人次荣立三等功,执行庭也多次被表彰为本院或全省法院先进集体。
    二、加强教育,扎实培训,不断提高执行队伍素质。针对新形势下执行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法规更新快的新特点,执行庭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狠抓了执行队伍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始终坚持每月集中一天的集体学习制度和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市法院执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工作。聘请专家或上级法院执行法官讲授最新的执行理念、方法、规定,及有关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同时,积极选送业务骨干参加上级法院等单位组织的近10批次的各类执行业务培训,并组织赴江、浙、上海等地的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外地法院在执行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同时还以“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全国执行队伍专项整改”等活动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整顿活动,提高了执行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管理,规范执行,不断强化执行队伍规范意识。执行庭针对以往执行工作中存在着文书签发不规范、文书不送达、卷宗不归档、档案缺材料、款物收支不清、随意结案等问题,逐步摸索出了一套以“五公开一推行”为主要内容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办法,加强对执行案件的管理。为落实《流程管理规定》,提高执行效率,执行庭分别从立案到分案、执行准备到财产调查、财产控制到财产处分、结案到归档“四个环节”,一一作了严格的时间限定。
    2005年,执行庭从最基础、最基本的规范抓起,制定了12章159条的《执行案件办案规范》等十多项执行管理制度。2006年底,又进一步修订、完善和配套建立执行案件质量评价规范。规范了管理,增强了防范意识,提高了执行工作质量与效率。
    四、建章立制,强化监督,不断提升执行队伍形象。执行庭针对过去执行法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的问题,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借鉴外地法院的成功做法,探索建立了以“五分离、两转变”,并推行《纪律作风监督卡》制度。通过强化对执行权力的监督制约,中院执行队伍已连续五年实现了“零违法违纪举报、零重大责任事故”的“双零”目标,公正、廉洁、高效、务实的执行队伍形象逐渐形成,人民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大大提升。
    五、舍得投入,敢给政策,不断加强执行队伍的综合保障。近年来,宜昌中院党组始终坚持把解决执行人员后顾之忧作为执行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抓到实处。并在办案经费、物质待遇、配置车辆以及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电子扫描仪、手提电脑、录音、录像、照相等设备上给予必要的保障。极大地方便了执行工作。去年,又为执行庭专门配置“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有效保证了执行信息系统及时开通运行。
    宜昌中院的执行工作通过五年不懈地艰苦努力,使执行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中院共受理执行案件365件,结案301件,结案率82.47%,执行到位标的额62104.82万元,案件执结率逐年上升。2006年的全案执结率首次突破90%,基本实现了执行工作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