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1份判决+1份建议:看司法如何“穿透式”守护社区安全

时间: 2025-05-09 14:45 来源: 点军法院

近日,点军法院审结一起侵权纠纷案,通过“精准判责+源头治理”双轨模式,既定分止争又推动源头整改,为社区安全治理提供法治样本。

车库滑倒起争议:责任认定成焦点

业主小张(化名)穿高跟鞋进入小区地下车库时摔倒致十级伤残。小张认为物业公司未及时清理积水、未设置警示标识,存在管理失职,起诉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28万元余元。

物业公司辩称已日常巡查,且小张自身疏忽、延误治疗,应自负全责。双方各执一词,矛盾焦点集中于安全保障义务与过错比例划分。

过错“一九分”:司法丈量权责边界

法院审理认为,物业公司自认车库地坪漆返潮,但未能举证事故发生时已设置警示标志,未尽合理安全保障义务。

同时,小张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存在双重过失:夜间穿高跟鞋行走未谨慎注意、未及时遵医嘱住院治疗。综合考量,法院判定物业公司承担10%责任,小张自负90%,判决赔偿1.2万余元

送达司法建议:靶向消除安全隐患

办案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车库事故多发区域缺乏醒目警示标识,说明物业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案件生效后,法院从设施维护、隐患排查、考核机制、安全培训等方面向物业公司提出司法建议和整改要求,并表示将联合行政部门回访监督。

物业公司当场回应“照单全收”,承诺立即开展安全整顿。

三重治理启示:共筑安全防护网

对物业: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将安全管理融入日常细节,树立“100-1=0”的风险意识;

对居民:摒弃侥幸心理,雨天选防滑鞋具,遇事故及时取证、理性维权;

对基层治理:司法裁判与行政监管联动,推动“事后救火”向“事前防火”转变。

法官提醒:细节里的“安全哲学”日常生活中,业主和物业之间的矛盾不少见,冲突的焦点大多是“责任在谁”。“一张警示标识、一双平底鞋,或许就能避免悲剧。”承办法官强调,物业公司需以“隐患清零”为准则,业主也应绷紧“安全弦”。同时法院倡议构建业委会、物业、业主三方协同机制,用“绣花功夫”织密社区安全网。

本案以“一案一建议”模式,既通过裁判明晰权责,又以司法延伸推动行业规范,践行了“抓前端、治未病”的治理理念。点军法院将持续以司法之力守护“脚下安全”,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