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
    今年48岁的她,1993年电大法律专业毕业后从农业局调入法院工作,如今已是12个春秋。她,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到副庭长,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审判事业。她从事行政审判工作八年;2001年1月竞争上岗,担任刑庭副庭长、少年合议庭审判长,从事刑事审判工作。5年来,她亲自或担任审判长办理的刑事案件690件,特别是她亲自承办的刑事案件无一件超审限,无一件改判发还,无一件当事人申诉缠访。竞争上岗第一年即荣立三等功,连续五年分别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办案能手。5年来,她还一直担任刑庭内勤,她经手的赃款赃物、罚金的登记、移送、缴纳数百万元,一笔一笔,帐目清清楚楚;司法统计报表60次月报、5次半年报、5次年报,未出现一处差错。每当有人问她:“你都快50岁的人了,还这样玩命地干究竟图个啥?”她总是淡淡一笑:“啥也不图,就图个心里踏实。”是啊,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把对法律的信仰融入到点点滴滴的琐碎事务中,把对法律的公正作为自己一生最高的追求,把服务审判当作自己应尽的职责,把对社会的责任化入到她朴实无华的言行中,忙碌着并快乐着。
                            明察秋毫,严肃执法
    田桂英同志办案,件件事实清楚,适用法律适当,她的公正执法在枝江市老百姓当中也是有口皆碑的。办理案件她只坚信内心的公正,从来不徇私情,不惧恐吓,不放过案件中的任何一个疑点,不冤枉一个好人,也决不放纵一个罪犯。2002年初她在办理廖某某寻衅滋事、故意伤害一案中,廖某某在看守所关押期间因患急性反应性精神病被取保候审,后下落不明致使该案中止审理,当年9月公安机关将其抓获归案后,廖某某又在看守所装疯卖傻,甚至吃自己的粪便,妄想逃避法律的审判。田桂英同志反复查阅卷宗材料,仔细研读被告人的供述和证据材料,多次提审被告人,细心观察被告人的神情举止,分析被告人的作案手段、情节、动机,最后果断作出决定被告人未患精神病,将其送精神病鉴定中心鉴定,结果印证了田桂英同志的判断:被告人作案时不是精神病,现在也未患精神病,可以交付审判。尽管廖某某在庭审中继续装病,一言不发,但通过庭审举证、质证、认证,法庭最终根据其犯罪情节对其作出了判处九年有期徒刑的判决,判决后廖某某未上诉,如今已在劳改农场服刑改造。田法官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洞察力,明察秋毫,终于使一个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处。
    田法官办案较真,在神圣的法律面前,她不畏权势,也从不惧怕来自犯罪分子的恐吓和威胁。她在办理杨某某等一伙流窜作案的盗窃案时,对杨某某判处了徒刑,并处罚金2000元。在执行罚金刑时,田法官跟其讲明将以公安机关收缴的其个人物品——一枚大金戒指抵缴其罚金后,杨某某凶狠地说“你若敢用我的戒指抵交罚金,我出来后你就要小心你的家人和孩子!”但田法官面对罪犯的恐吓并没有被吓倒,只是淡然一笑,义正严辞地说:“抵交罚金是交定了!你要报复那是你的事,法律自然会制裁你的。”就这样,田法官毫不犹豫地对杨某某执行了罚金刑。后来杨某某又盗窃作案在田法官手里判了刑,在庭审中,杨某某对田法官道了歉,忏悔了自己的罪行,并表示此次一定服判,认真改造,争取重新做人。有人说田法官固执,得饶人处不饶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和麻烦,她却说,我很坦然,因为我相信邪恶总是会被正义打败,黑暗也永远掩盖不住光明,这一点我坚信。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很简单,很平凡,但却对法律满怀着执着和信仰。
                     “贴心妈妈”换来浪子回头
    田桂英同志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孩子在上大学准备考研,还有一个孩子在读高中,今年就要高考。对于自己的孩子,她总是心存愧疚,因为她给予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太少,但是对于她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少年犯,她却耗费了太多的心血,倾尽了自己的心力,奉献了自己作为一个少年合议庭审判长和作为一个母亲的无私的爱,少年犯都亲切地称她为贴心妈妈。少年被告人戴某某是初中在读学生,其父与他人为修理费发生殴斗,戴某某知道后在家中携带一把菜刀赶到现场,致被害人重伤,伤残八级,被害人在诉讼中提出了五万四千余元的赔偿请求。田法官在接手此案后,了解到戴某某还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后,几次到戴某某所在学校了解其在校表现,又到戴某某家中做其父母的思想工作,要求他们积极想办法赔偿被害人的损失,争取给被告人创造从轻处罚的条件,然后田法官又到被害人家中讲明了被告人的认罪态度和家庭情况,希望被害人推己及人站在挽救未成年人的角度,能就附带民事赔偿部分达成调解协议,最后被害人被田法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诚意所感动,放弃了近三万元的赔偿要求,戴某某的父亲赔偿了被害人二万五千元的损失,被害人撤回了附民请求。最后法庭根据被告人的认罪悔罪情况,和学校落实了帮教措施后对戴某某减轻处罚,适用了缓刑,使其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学习。随后戴某某在学习期间经常给田法官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田法官也一次又一次回访,鼓励他忘记过去,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以优异的表现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关心他的家人、朋友和老师。如今戴某某已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干起了个体修理,而且生意做得很红火,成长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田法官常说:“对于那些未成年的少年犯,如果主观恶性不大,又有悔罪诚意,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我们多做一些工作,拉一把,也许就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是我作为一名少年合议庭法官应尽的责任。”在她的心中,她把责任这两个字看得很重,她把改造、挽救、感化少年犯,把对少年犯的母亲般的人文关怀都融入到责任这两个字当中,落实到审判实践中。少年盗窃犯金某某,父母双亡后,一直随姨母生活,此次犯罪后没有一个亲人来过问和看望,金某某很伤心。庭审前、审判后田法官多次与金某某谈心,让他安心改造,有什么困难和思想上的疙瘩都可以找她,只要改造好了,亲人们自然会高兴你回到他们身边的。在她的鼓励下,金某某又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关爱的存在,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临去劳改农场前,金某某拿着田法官送来的大包小包的衣物,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改造,不会让大家失望。
    田法官不仅重视少年犯的庭审教育,而且还非常关心少年犯判刑后的改造情况。尽管庭里的工作任务重,但是她常年坚持少年犯回访制度,到未成年缓刑犯家中或者实刑犯的改造场所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改造情况和实际困难,及时地给那些有所泄气的少年犯鼓鼓劲,给那些有所进步的少年犯加加油,关心他们的进步和成长,鼓励他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她带着一颗爱心,以女性特有的和善、温情来感化、教育她的工作对象。五年来,她审理的少年犯90余人,回访少年犯250人次,开通未成年人法律咨询热线,耐心解答未成年人的法律咨询和成长中的困惑。经过她和少年犯合议庭法官们的不懈努力,一个又一个未成年犯的家庭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报道宣传了她及她所在少年合议庭的感人事迹。
                      清正廉洁,守得住一份清贫
    审判席上的田桂英不畏权势,更经得住金钱的诱惑,为此,她无奈地牺牲了她非常看重的友情和亲情。面临着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考验,她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为此她的一些朋友、同学、亲人不理解:又不违背大的原则,怎么就不能行个方便?她总是笑着说:行了方便,我心中的秤就称不平了。她已记不清得罪了多少领导、同学和朋友,也记不清退了多少次礼拒了多少次贿。面对说情,她总是说:“你们放心,事实和证据摆在那,我既不会多判一年,也不会少判二年,违背法律的事我绝不能做,你们送了也是白送。”有的人认为她这只不过是装装样子,仍然想方设法地要意思意思。一次她在办理一起经济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家属通过她的一个老同学把一个厚厚的信封送到了她的办公室,希望她能够在办案中关照关照,她二话不说站起来就把信封还给了同学:“老同学,我办了十多年的案子,你可不能害我啊!”她的同学仍不死心,晚上又把信封送到了她家里,这下她火了:“老同学,你这是要我也犯法啊!这可不能行,你赶快走。”说着不留情面地把老同学推出了家门。
    对于那些事先要“关照”的请吃送礼,她坚决不收,而对于那些在案件办完后真心实意地要感谢她的礼,她也总是婉言谢绝。去年她在办理一起酒精中毒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中,有三个死者,十一名附带民事原告人,请求赔偿金额达27万余元,案件牵涉的家庭多、涉及面广,在当地的影响也很大,而被告人又是一个八旬老人,没有什么赔偿能力,此案办理难度极大,处理不慎,势必造成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为此,她连夜阅卷,多次和其他同志一起到当地了解情况,核实原告人的身份,了解被告入的家庭情况及其子女的经济状况,拟定赔偿方案,又联系当地基层组织,共同做原、被告双方的工作。通过往返数次耐心细致的工作,田法官的认真精神终于打动了双方当事人,最后原告做出了很大让步,双方达成赔偿协议,被告人的几个子女筹钱赔偿了十一名原告的损失,使一起双方开始剑拔驽张的案子,最后达成谅解,和平解决。事后,双方当事人都带着家乡的土特产来感谢她,坚决要她收下他们的一片心意。她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我也很感谢你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但东西我不能收。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你们不用记挂在心上。”就这样,她硬是把老乡们送来的东西退了回去。
如今,她到法院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十多年来,她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她从一名从事农业工作的外行,自修法律专业,刻苦钻研法学理论,努力进行法律实践,成长为一名领导信得过,同事公认的铁法官和人民群众称誉的好法官。执着的精神、无畏的品格和拳拳爱心是她最真实的写照,我们敬重你一一人民的好法官!
     作者单位:枝江市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