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官出镜

追求执行艺术的人生

时间: 2006-04-14 19:04
    当法官职业面临低收入的状况时,他毫不犹豫跳槽进入法院工作;当法院执行难成为严峻的现实时,他无所畏惧要求到执行一线工作;当法院工作人员压力大监督多时,他严于律己忠诚维护法律尊严。他就是猇亭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黄志。

    黄志同志干执行不到两年时间,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执行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共办理执行案件96件,其中陈年积案18件,占整个执行局所结案件47%。2004年因执行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全院工作标兵,当年民主测评为优秀等次。2006年3月荣立三等功。

    圆梦: 从事司法工作是儿时的梦想,成为法院一名工作人员不是虚荣更是重任

    严格的家庭教养对黄志同志影响较深。父母在国家机关工作,家庭中有几个亲人在从事司法工作,在这样家庭环境长大,黄志从小时候起正义感特别强,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立志要从事司法工作。他参加工作时间较早,在被招录进入法院之前,他在国务院三峡开发移民局工作,条件好待遇高,压力不大,日子过得充实。虽然如此,可是为了一圆自己自幼的法官梦,他瞒着家里人,于1996年上半年参加猇亭区政法系统招考,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他被录取到猇亭法院工作。很多人不理解他,有人说他傻乎乎,原单位工作既轻松又待遇好,当上法官图个啥?有人说他不划算,法院工作专业性强,半路改行从头学,自找苦吃为什么?然而黄志平静地对待亲友的质问,他有自己的考虑:“到法院从事司法工作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再苦再累也值得;既然来到法院,我一定要好好干出一番样子。”调进法院后,为尽快胜任工作,他用三年时间攻下了在职法律硕士学位。院里的每次业务考试,他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法院的第二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执行庭、民庭、办公室工作过,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他最爱的执行岗位。为了方便执行工作,他常住法院宿舍,一周仅回家一次,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全心全意投入到执行中。几年来,他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艺术:换角度思考“执行难”,把手中承办的执行案件当成一件艺术品去完成,精心雕琢使之成为艺术珍品

    案件执行关系到当事人切身利益,牵扯方方面面注意力。“执行难”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公开的社会问题,令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法院头痛。2004年初,院党组安排黄志同志到执行局担任副局长,加强执行局工作力量,推动执行工作出新成绩。黄志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他说他不怕“执行难”。他这样看“执行难”:“执行确实难,只要不认为难,它也难不到那里去;执行确实难,但是事情再难总有办法解决,会有一个说法;执行确实难,正是因为有困难才需要人去干,我们应该愈是艰险愈向前。”黄志琢磨起执行工作,从全局上分析把握执行工作规律,熟悉掌握执行工作方法,提炼执行技巧,更好地驾驭执行工作。

    (一)执行工作要维护社会稳定,不能引发矛盾。执行实践中,进入执行程序的执行案件当事人,绝大多数不能够协商处理兑现义务,弄不好就是因为执行又挑起新的矛盾,有的因为处理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不安定。执行工作要维护社会稳定,是执行人员的政治责任,是做好执行工作的起码要求。黄志承办某织布厂400多名职工申请对织布厂强制执行工资、劳动保险一案,被执行人某织布厂因经营不善,停止生产运转,数年未付分文,表面上看已失去支付能力。400多工人的生计受到极大影响,频频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成为当地的老大难问题。许多人提起此案都皱起了眉头,认为结案太难。黄志来到执行局后,主动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他仔细查阅档案,认真研究案情,耐心寻找案件的最佳突破口,同时也对被执行人进行了多次说服教育。经过艰难调查,终于查出了被执行人尚有部分隐匿的资产可供执行,于是果断采取了扣押措施。经过法定程序处理资产后,把这“救命钱”送到了一个个申请人手里面。院里同志对顺利执结此案都矢口称赞,黄志却淡淡的说:“我不想看到申请人们失望的眼神。”

    (二)执行工作要以人为本,尊重并保护好当事人的应有权利,要强制更要有真情。冯某申请对李某分割离婚财产强制执行一案,双方均为再婚,被执行人李某脾气火爆,被认为是当地一霸,婚后经常打骂申请人冯某,冯某无法忍受提出离婚,两人就土地、房产、桔树等财产的分割达成了协议。但李某却一直占着上述财产,拒不履行协议,冯某无奈下只得求助于法院。李某在诉讼时就藐视法庭,在开庭时中途退庭,法庭只得依法作出缺席判决,进入执行程序后李某更拒不配合法院工作,并声称“谁分了我的土地果树,我就杀了谁”。时值柑桔成熟,李某又动手打了欲摘果实的冯某。黄志听闻后,果断的对李某进行了处罚,并在派出所内对李某讲理讲法,耐心的说服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黄志了解到李某没有固定工作,果树是其主要经济来源,如果将其全部果树都执行给申请人,必将造成李某生活困难。黄志对此一方面告知李某如对判决内容不服,可以依法定程序进行申诉,另一方面又组织双方协商,希望两人能够彼此体谅,考虑一下对方的实际情况。最后申请人冯某同意将200棵果树中的90棵分给李某,用于维持李某生计,李某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此案得到了圆满解决。李某十分感激的称:“黄法官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公平,我以后一定依法办事,绝不再凭自己的意思蛮干。”

    (三)执行工作是细活,在执行环节中需要耐心细致,切忌粗枝大叶,心浮气躁。黄志一直认为执行是要为当事人解决问题,而不是增加问题,粗暴执行行不通。他在从事执行工作时很讲究执行艺术,很注意执行方法,始终坚持文明执行、视当事人为亲人,无论是申请人,还是被执行人来到法院,他都首先热情接待,然后再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有关政策要求,深入细致地做好当事人双方的工作,力求取得当事人的认同,力争通过执行去化解矛盾,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程某申请对陈某强制执行借款一案中,申请人程某年逾八旬,家庭极为困难,无任何生活来源,平素以捡废旧为生,是当地的五保户。被执行人陈某与申请人是亲戚关系,为儿子结婚向申请人借款2000元,后陈某未及时还款,程某无奈之下只有将其诉至法院。此案法律关系简单,数额较小,在一般人眼中直接强制执行即可。但黄志在进入执行程序后,发现被执行人陈某同样家庭困难,也是村里的重点扶贫对象,如贸然采取强制措施,不仅不能达到执行的目的,反而会加剧两人之间的矛盾。考虑到陈某借款用于儿子结婚,黄志决定从陈某的儿子身上寻找突破口。但陈某与儿子关系长期不睦,其子不愿替父偿还,黄志遂先后7次到陈某之子家中做思想工作,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进行法律教育,告知其是借款的实际受益人,同时动员村委会协助做疏导工作。在黄志苦口婆心的诱导下,陈某之子终于同意代父偿还2000元。此案的执结,在保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没有给被执行人增添经济负担,并且被执行人父子关系也因此好转,几方当事人都非常感激,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90年代,杜某家中土地被村委会占用,村里当时经济紧张,没有及时给予补偿,一直拖到了2004年。杜某因其夫去世,一人抚养两个女儿,生活十分艰难,数次向村委会索要土地补偿金未果,不得已只有向法院求助。判决生效后,村委会认为败诉损害了村里的威信,不愿主动履行,情急之下杜某与村委会发生了数次冲突,矛盾越来越大,双方关系越闹越僵。杜某申请强制执行后,黄志接手了此案,深知直接强制执行必然导致关系继续恶化,也不利于以后村基层组织开展工作。于是他先说服双方当事人冷静下来,然后给村里书记、主任做了大量说服工作,教育他们履行生效判决是法定义务,同时又向杜某说明村里的实际困难。在黄志的牵线搭桥下,双方体谅了对方的难处,最终达成了和解,分期付清了全部土地补偿金。事后双方当事人都非常满意,村里的干群关系也因此改善,为村里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环境。

    (四)执行强制彰显法律威严,对不配合执行反而耍赖的义务人绝不手软。

    黄志办理执行案件中也碰到过不配合法院执行,千方百计地回避耍赖的义务人,用常规方法不行,就采用超常规方法,上班前出击,下班后突击,节假日袭击,迫使义务人承认错误主动履行。2000年喻某申请执行胡某人身伤害赔偿执行案,喻某与胡某系对门邻居,法官上门执行时,被执行人胡某称家庭困难,仅用一台黑白电视机抵偿500元债务,尚余7000多元。此后胡某就开始对法院避而不见,同法院做猫和老鼠的游戏,就连对门的申请人也难得见到胡某一面。该案几经易手,4年未执结,法院每年不下十余次到胡某家中欲做工作,就是找不到其人。黄志接手此案后,每天上班前去胡某家中一次,下班时再去一趟,这样一来一往三个月,终于有一天让黄志在菜地里看见了胡某,可是胡某未等其走近撒腿便跑,钻进胡同就不见了。黄志并不气馁,反而更增加了信心,他相信只要胡某不离开本辖区,就一定能够找到。为了防止操之过急让胡某逃逸,黄志故意将此案冷却了一段时间。待胡某以为风平浪静时,黄志又在一个临近下班时间的傍晚带队前往胡某家中执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黄志特地兵分两路,一路人在房屋前敲门问人,一路人隐蔽在屋后查看屋里动静。果然,前面一敲门,胡某便藏进了猪舍屋边的杂物堆中,却被黄志逮个正着,将其从杂物中请了出来。面对黄志正直的目光,胡某惭愧的低下了头,最终履行了义务,4年未结的案件终于执结了。

    (五)执行工作经验要推陈出新,面对执行难要有新举措,不断总结新经验。黄志干执行工作时间不长,但是他对执行工作的感受深刻,这种体验有的来自于多次在执行一线工作,有的来自于他对执行工作经验的总结。他觉得化解执行难也并非无路可走。他认为,执行案件首先“勤查”,要充分熟悉案情,不管是案内的还是案外的情况,也不管是被执行人的情况还是申请人的情况,都要熟悉。其次要“勤思”,要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周密方案,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作出调整。再者要“勤调”,在调解中找准突破口。做到了这三点,案件一般不再难办。他还总结出寻找各类案件突破口的办法。他认为,针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应从化解彼此积怨入手;针对婚姻家庭执行案件,应从彼此情感入手;针对合同关系案件,应从彼此业务往来入手;针对当事人对裁判结果不能接受,从讲法说理入手。同时观察当事人的言行举止,抓住突破口,制定相应执行方案,一案一策,做到心中有数。虽然承办的案件多,对于自己承办的每一案件,他不用看档案,都能将案情娓娓道来。在执行局的一年半时间中,黄志共执结案件96件,月平均结案近6件,执结率高达90%,凡有办不了或不好办的大案、难案、死案,同事第一时间都会想起了他。

    高尚:有理想,讲品格,经常警醒“当官到底为什么,身后究竟留什么”,努力做到符合职业道德要求

    黄志在执行局,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执行员,同时也是位好领导、好司机。他常讲的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是喊嗓子,而是做样子。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地配合其他同志搞执行,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办案心得、技能、经验,传授给他人。黄志在生活上同样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法官的职业道德,他常说的是,法律不是我们趋炎附势的资本,不是我们耀武扬威的武器,更不是我们发家致富的工具,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好这块神圣的土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事人的烟不抽,当事人的饭不吃,当事人的礼品、金钱不收。黄志还认为,执行法官的职业道德不仅仅在于维护申请人的权益,而是应在执行中时刻牢记为民意识,处处替双方当事人着想,在保护申请人合法利益的同时,也注意减少被执行人的损失。在执行彭某申请执行黄某道路交通损害赔偿强制执行案中,法院查封了黄某的私房一栋。黄某外出务工,其家人不在此房居住,房内物品未按要求搬出。某日中午,黄某妻子向法院反映,被查封的房屋似有被盗迹象。黄志获悉后,当即采取措施,一是立即向派出所报警,再是快速赶往现场了解具体情况。经与公安干警共同勘查现场,确认被查封房内有财产被盗。出于对当事人的高度责任心,黄志对房屋内所有物品进行了仔细检查盘点,检查到二楼时,竟意外地在一间卧室的床下发现盗窃作案人李某,当场将其擒获。事后查明,李某踩点时发现此房被查封,认为在查封的房子中盗窃不易被发现,非常安全,于是潜入房内盗取财物,并用编织袋装好,只待天色变晚后,就携带脏物远走高飞,没想到法院干警行动迅速,当场就抓了个人赃俱获。

    凭着对法院工作的热爱,对公平与正义的执着追求,黄志甘化自身守正义,一路执行写风流,正用满腔热血书写着执行法官的华丽篇章。      

    作者单位:猇亭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