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官出镜

默默无闻也英雄

时间: 2005-09-20 16:33
    王平同志,是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一名普通干警,他于1996年调入西陵区人民法院工作,先后在民事审判一庭、民事审判二庭,执行庭工作,2002年9月调到法警队,专门从事案件送达、排期开庭工作。因为工作努力,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今年来,王平同志共送达、排期刑事、民事、行政案件1236件,接待当事人2万余人,确保了全院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领导安排我送达,是对我的信任

    2002年9月,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新党组对全院人员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原来在执行局工作的王平,被安排到法警队工作。院党组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将排期、送达的工作交给法警队负责,并要求定岗定员2人。队长陶进华受命后,将这个工作交给了王平和女法警小吴。王平接手送达工作后,没有任何怨言,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工作上去。上岗第一天,就有15件案件需要排期开庭、送达起诉书副本等文书。他当即和小吴对15件案件全部进行了排期,并与能电话联系的当事人及时取得了联系,及时通知这部分当事人到法院。王平对小吴说,“送达工作非常重要,送达是审判工作的前提,领导安排我们送达,是对我们的充分信任,我们一定要将工作做好,让领导放心”。

    院领导刚开始还有顾虑,怕王平在业务庭呆过,安排他送达,会有情绪。见王平很快进入角色,领导的顾虑没有了,也放心了。

    王平同志,身患胃病,然而许多案件往往不好找人,只有利用休息时间送达,而且最好在吃饭时间才找得到人。于是,王平同志胃药不离身,医院几次要求他住院治疗,他均没有去,为了做好送达,确保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他说:“我休息一天,案件就要压一沓。” 在工作中,他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今年初,和他一起工作的小吴怀孕了,在外送达的重担自然落到了王平头上,他克服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压力,自己又是司机又兼送达人员、排期员。排期工作几乎由他一人完成,并受到了当事人及各方面的好评。近两年来,我院没有一件案件超审限,王平同志的依法送达起了很大的作用。

    身为法警,王平有时还要参加宜昌市中院公判大会的犯人押解及本院犯人押解、值庭,遇到突发事件出警协助庭里处理事务,到外地送达的,王平还亲自驾车到沙洋农场、秭归、兴山、当阳、宜都、沙市、武汉等地送达法律文书。他常常是风尘仆仆走出办公室,走街串巷穿梭,下班后拖着疲倦身体回到办公室,整理第二天要送达的材料。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法院邮递员”。

                           有情有理,依法送达

    送达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案件审理的效率效力,法院送达法律文书,都是在工作时间送达,由于当事人多数上班,有的做生意等原因,很难找到。王平同志经常是利用休息时间,包括双休日,有时甚至等当事人等到深夜。在原告陈继萍等10人诉宜昌市夷陵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一案中,该单位法定代表人故意躲藏,送达多次未果。每天早晨6点多钟,王平就守在其家门口,直到将他找到,向其送达了诉状副本及开庭传票等,确保了案件的及时审结,原告陈继萍等人送来了感谢信及锦旗表示感激。

    在工作中,王平同志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懂法的当事人,遇到这种情况,他耐心的告知其相关的法律程序。遇到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更是耐心做说服工作,让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权利义务清清楚楚。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该院诉讼的8件房屋拆迁案件中,其中有一位70多岁老年人,在被拆迁的房屋中居住了70多年,思想上一下子接受不了,对法院抵触情绪较大。在向其送达起诉书副本时,几次将法院送达的同志拒之门外。王平利用晚上的时间上门,终于找到了老人,在向其送达相关的法律文书中,他耐心地和老人拉家常,向老人宣传法律知识,最后老人的思想通了,签收了法律文书。尽管那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身上都被淋湿了,我心里却很开心,一方面工作完成了,另一方面也为老人思想通了高兴,最后该案在审判过程中,老人主动从房子里面搬了出来。另外还有该院受理的一位住社会福利院的86岁的腿脚不便的老人张某,张某在诉其儿子赡养纠纷案中,因其儿子占有了老人的房子,并将其送到社会福利院,不管老人的生活。其儿子无固定的工作,现在三峡大坝工地上工作,无固定的作息时间。为使老人的生活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王平一连8次,白天、晚上到其家中送达,使该案得以及时送达,及时审结,老人生活也有了着落,老人对法院感激不尽。

    在送达中,经常要面对的是在正要下班时碰到风尘仆仆赶到的外地当事人,中午需要等待送达的当事人,因为如此,哪怕是中午12点的钟声敲响;哪怕是暮色降临万家团圆;哪怕是起风了、下雨了;哪怕是累了、病了,只要是能减少当事人的负担,只要是对案件有利,王平同志从来都不会有所犹豫,也不会有什么怨言,更不会以此而索取什么!

    在送达时,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当事人。原告四川民工陈德同、周军诉被告刘祖进劳务合同纠纷,该院受理后,正值春节,刘某避而一见,王平和小吴送达了三天,也没有结果,王平只得在其家门口留下其到法院领取相关法律文书的书面通知。后来,被告刘某打电话到法院威胁王平和小吴,扬言要他们小心点。还说要他们“下课”等等。王平一方面通过电话做刘某的思想工作,一方面通过刘某所在的居委会一起寻找,最后刘某自已坐车到法院领取了法律文书。并在审判过程中及时履行了义务,使原告方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保障,这些四川民工高高兴兴回家过了年。 

    在送达宜昌市西陵区建环局、宜昌市地源拆迁公司诉吴宗成等四人房屋拆迁纠纷案,因拆迁地属于原西陵建筑安装集团公司开发公司,该公司有巨额集资欠款未付,为了解决“集资”问题,该地拍卖后资金,要尽快兑付集资户,故拆迁时间要求的很紧,王平和同事上门送达时,当事人心因补偿费过低心中不满,家中养的2条大狼狗挡住大门,不让他们进屋。并纠集了一些好事分子把围住我们,见此情景,王平一面做说服工作,一面给他们讲明妨碍送达中因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对他们做出了严重警告,终于给他们做通了思想工作,该案在审理中当事人自动履行了义务。

                         谦洁自律    一心为民

    在工作中,王平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有廉洁执法的品格,送达过程中,免不了有人送礼请吃,每当这时,他都会耐心向当事人宣传法律规定,打消当事人的顾虑,相信法律的公正。多年来,他拒收礼金数千元,拒吃请数十次。如原告龚某诉被告汤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原某系武汉人,为讨要该借款,武汉宜昌往返近十次也未见效,在无奈的情况下,诉至本院。在送达过程中,王平首先到汤某单位富磷集团公司,被告之其己离职,去向不明,至汤某家里无人,邻居告之,其行踪无规律,经常深夜归,有时一连几天不回家,王平针对其特点,几次清晨去汤某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将其在睡梦中叫醒,送达了相关法律文书。龚桔柑为感谢王平,请他吃饭被拒后,又送来来香烟,再次被王平拒绝,并对龚某说,这是我的职责。又如,孙某诉秦某离婚案中,秦某无职业,脾气暴躁,经常动手打孙某,且喜欢打麻将、喝酒,但不愿意离婚。王平电话通知他后,他拒绝到法院来,孙某几次协助王平到其家中,秦某都故意躲藏,送达过程中,孙某过意不去,请他吃饭,被谢绝。王平针对秦某常在麻将馆打麻将,就在其居住周围一家家的麻将馆去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秦某,碍于面子,秦某收下了诉状及开庭传票等文书。

    今年6月1日新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实施后,法院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猛增,而且该类型案件的被告一般都是3-4个,肇事司机很多是外地人,在宜昌居住都是临时性,这给送达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但王平以其踏实的工作作风,执法为民的信念,在送达此类案件时,他摸索出一套经验。如孟某诉万某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中,原告孟某双腿因车祸残疾,对被告情况不准确,王平在送达万某和张某时才知道两人分别是老河口市和奉节县人,其住址不详,王平通过交警部门了解到二人分别在宜昌胜利一路和杨岔路住,于是他就到大公桥派出所和宝塔漆黑派出所及居委会调查了解,最后查出二人租住的房子,在送达过程中,其中一人张某通过其朋友,也是王平的朋友请他吃饭,要求以自己下落不明,用公告方式送达,目的是想拖延时间,而王平谢绝了朋友的请吃,还要朋友做张某的工作,要其主动到法院禽取诉状和传票。原告孟某知道后非常感谢,非要请王平吃饭,被他谢绝后,其妻子拿来烟、酒相谢,但都被他拒绝了,让其收回礼物,事后,孟某感动地说,王平同志真是人民的贴心人啊。

                         不忘充电,提高法律水平

    王平同志虽然不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但是王平同志却总是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并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党的政治理论的学习,他是最积极的一个,党的政治理论的讨论,他是发言最多的,讨论最热烈的一个。他常说,要想政治上坚定、清醒,首先理论上要坚定、清醒。王平同志始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了自己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法院工作人员,与人民群众接触的最多,也最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和需要。在送达、排期工作中,他紧紧抓住司法为民这个根本,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注重每一个细小环节,将司法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处处为群众着想,尽量保证群众少跑一次脚、少等一分钟、少费一点心、少误一次工,为审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没有直接从事审判和执行工作,但王平深知,他所从事的送达工作,也必须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不但要懂程序法,还要懂实体法,不但要懂,还要相对精通,并且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掌握。因为送达时他代表人民法院直接和被送达人打第一次交道,如果没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势必会给一些当事人造成不好的印象。所以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多充电,多掌握法律知识。很多同事都知道,王平经常随身携带一本法律工具书,走到哪,带到哪,学到哪。

    王平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法学专业的本科学习,他深知学无止境,遇到有关送达的法律问题,他总是虚心向业务庭的同志请教,确保依法送达。经过努力学习,王平同志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有些法律条文,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送达工作的司法解释,王平同志都已经做到了烂熟于胸。

    院里有同事尊称王平同志为“送达法律专家”。这是因为他善于动脑,对送达问题经过实践,积累了相当的送达经验,对许多送达的法律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胜任送达工作。

    王平同志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在后勤岗位上任劳任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一个人民法官工作人员忠于人民的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崇高的职业操守。王平同志无愧于工作标兵这一光荣的称号。

      作者单位:西陵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