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办案的女法官
杨君珍以“爱心”的力量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案件,以朴实无华的行为诠释了人民法官践行“三个至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时代内涵,以公而忘私的大义谱写了一名女法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乐章。“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临近退休的她,仍然满腔热情、孜孜不倦地战斗在她所热爱并为之奉献无悔的民事审判岗位上,获得全院上下和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一、对审判工作的热爱,使她在繁重的审判一线忘我工作19载无怨无悔
杨君珍自1972年4月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教育和党务工作。1990年,她怀着对人民法官这个崇高职业的敬佩和向往,考入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在立案庭、民二庭、民一庭担任副庭长。到法院工作后,她逐渐成为同事们公认的“活法条”,并在长年司法实践中潜心研究、探索新问题。2006年由她提出的关于“车辆减损”该不该赔、如何量化赔偿的问题,曾引起省高院和最高法院的关注。
杨君珍将满腔热情倾注在每一个案件之中,坚持认真办好每一件案件,开好每一个庭,接待好每一位当事人,写好每一份文书,十数年如一日。她写的每一份文书都会请合议庭的其他同志反复修改至少三个回合,一丝不苟,力求精准。她教导青年法官“一份优秀的法律文书不在于华美的行文和精彩的词藻,最基本要求是增一字则太繁,减一字则太简,关键要让当事人看懂。”她字斟句酌的工作作风影响了她身边的很多法官,尤其是年轻法官,大家都亲切地称她“杨大姐”。
熟悉法院工作的人们知道,民事案件是最缠人的案件,民一庭是案件最多、审判任务最重的业务部门。作为民一庭副庭长,杨君珍勇挑重担,身先士卒,不畏难,不怕苦,带头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并主动承办大要案和疑难复杂案件,用实际行动为年轻法官树立了榜样。她所办理的案件数量多,效率高,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好,当事人普遍比较满意。仅2007—2008年两年时间,她主持开庭433次,审核、签发文书412份,审结民事案件122件,其中调解、撤诉85件,调解、撤诉率达到69.7%,且调解、撤诉案件基本上结案同时执行完毕,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不留后患。同时还协助庭长做好分管的工作,加强对基层法院审判工作的指导,较好地发挥了一名资深法官的传帮带作用。
长期超负荷的繁重工作,使杨君珍的身体亮起了红灯。早在2005年,她就觉得身体不舒服,医生建议她及早治疗,但她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搁置下来。2009年1月12日,是中院机关中层干部两年一次末位调整大会述职的日子,这对于每一位中层干部来说可谓至关重要。象往常一样,全院干警准备聆听杨君珍朴实深情的述职并致以热烈的掌声,却意外发现杨君珍并不在大会会场,她请假了!事后,大家才知道,这时候杨君珍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当天早上,她突感身体不适,瞒着同事,找了个借口到医院做了一个体检。做完体检,她来不及休息,也来不及述职,向分管院长和庭领导说明情况请求推迟自己的述职后,就风尘仆仆地赶往宜都帮同事解决一起耗时长达七年、具有相当难度的交通肇事案:在一场车祸中,父亲撞得中度智残,长年被锁在家中,如花似玉的女儿当场死亡。母亲大受刺激,加上无任何经济来源,只有不停的告状。肇事司机是个新手,而且所在宜都单位非常穷,年财政拨款只有2万元,一审开庭两次,司机被判刑,20万元赔偿金在政府的帮助下逐步执行到位。可母亲还想为重病的丈夫讨要后期治疗费,多次从亭赶往宜都找肇事单位要钱,无果,于是上诉提出10万元的民事诉求。一时间矛盾激化,肇事单位放话说“我宁愿花十万去法院买通关系也不会赔给你”,上诉人说“如果中院不判给我钱,我就把病人抬到中院来让你们养”。主审法官最初提出9万元了结纠纷,可双方正在气头上,谁也不接受这个条件。杨君珍看到这桩案件难度之所在,在身体状况很不好的情况下,亲赴宜都找肇事单位、上级部门、基层法院做调解工作。肇事单位领导为杨君珍解决问题的诚意所感动,自掏腰包拿出5万元,加上单位5万元现金交给杨君珍,使该案得以圆满解决。
其实早在当天中午,杨君珍就知悉自己的病情不容乐观,而且接到医院急需住院手术的电话,可她瞒着所有的人,坚持把案件处理完毕,当天调解执行。办完这个案件,她才放心地到医院手术治疗。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大年初七,刚刚动过大手术的她竟然准时上班了。领导和同事在发现状态不对后强令她回去休息,可她在病床上还叮嘱知情的同事不要传播她住院的消息,以免惊扰大家。
二、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使她情系民生、把当事人当亲人一样对待
杨君珍是“马锡五”式的好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她下基层、看现场、多沟通,抓住当事人的上诉目的做工作,用人格魅力打动人,争取获得当事人对法官和法院工作的信任。她经常出差到基层,早上六、七点钟就等在当事人家门口做工作,直到晚上十一、二点钟才返程宜昌市区,且从不在当事人家中吃饭。她将党的宗旨和司法为民的情怀化为对待案件当事人的真情,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解当事人之所忧,把当事人当亲人一样对待。为了做通调解,她不厌其烦一遍遍做当事人的工作,有时候挨了当事人的骂,她不气不恼,一会儿功夫又主动打电话过去。为了给外地当事人节约路费成本,她每一次会面都把劝解说服工作尽量做细做透,中午误点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连律师也常常跟着一起挨饿。
在办案过程中,杨君珍认真倾听各方当事人的意见,通过与当事人分析事实,辨析双方之间争议的法律关系性质以及应当适用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当事人明白案件的事实和应当适用的法律,从而分清曲直,树立公正司法的形象。她所承办的颜某医疗纠纷一审案件,历经一审—二审发回重审—撤诉—增加标的后再行起诉—一审,比较复杂,中院一审期间颜某4次进京上访,13次到中院上访,难度很大。经杨君珍耐心细致地多次做工作,调解结案。对上访老户谭某也多次到当地做工作,促使调解结案,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007年,杨君珍审理李某状告《楚天都市报》侵犯名誉权一案,因双方分歧大,且原告李某容易偏激,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化矛盾。为此,杨君珍花费了三个半月的时间,除了开庭外,几乎天天在做李某的工作,最终调解结案。事后,李某赠她一双亲手纳的鞋垫,杨君珍回赠蜂蜜。2008年李某又状告远在江苏的前夫与女友侵害其隐私权,一审驳回后上诉至中院,李某情绪极度失控,多次在立案大厅或办公楼内大声吵骂,更扬言要进京上访。杨君珍主动挑起这个重担,她说:“虽然怕她缠得我做不了别的工作,但李某的案子,我不拿,没有人可以解决,只要我在一天,领导信任我一天,我就要干一天。”基于李某的身体健康状况,杨君珍尽可能满足她的要求,做一个好听众,开导她要勇敢面对生活中所遭遇的挫折,抚养好女儿,安抚她烦躁不安的情绪。经过一周每天长达十数小时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李某的心态发生了较大变化,终于作出了适当让步,该案仅用了10天调解结案,双方心悦诚服,满意而归。时至今日,李某还经常打电话关心杨君珍,发自内心地祝福她健康平安。
三、对党的事业的热爱,使她时刻胸怀全局、练就多调少判、案结事了的过硬本领
杨君珍在办案中始终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每年的调解结案率在本庭都是名列前茅,所承办的一审案件全部调解,没有上诉案件,没有申诉再审和不停缠诉案件,无超审限案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杨君珍承办的宋某、易某与宜昌某建材公司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上诉一案中,上诉人宋某、易某在纠纷发生后,曾数次到夷陵区政府、市人大、市环保局等多个部门上访。由于该公司周边遭受污染的农户较多,影响面较广,个案处理不慎极易引起群体性上访。杨君珍不顾自己已年过半百,跋山涉水,一大早就深入受污染的山林实地查看,清点被污染的树木,针对本案的法律关系及存在的问题给在场的村民作法制宣传,希望村民与该企业和睦相处,互谅互让,换位思考,共同发展。杨君珍果敢踏实的工作作风令双方当事人折服。最终,当天傍晚在基层法庭组织涉案各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该案调解结案,亦缓解了村民与排污企业的对立情绪,延伸了法官的办案点,受到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2005年4月,民一庭接到了一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一方当事人达968人之多,另一方是宜都市的一家颇有影响力的化工企业,双方矛盾十分激化。考虑到这个案件是宜昌市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案件,而且倍受各方关注,庭长在分案时直接确定了杨君珍为承办人,这在庭里是十分少有的情况。诉讼过程中多次出现村民围堵企业厂房、市领导专车,甚至冲击公司办公场所、毁坏公司财物的现象,三名村民因此而被公安机关拘留。为了这个案子,杨君珍不知汇报了多少次,到现场协调了多少次,因为杨君珍考虑到这个案子不能轻易下判,否则可能使矛盾更加激化,要成功解决这个案件,就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维系村民与企业良好关系、发展当地经济等方面全面考虑,分析并寻找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因此,杨君珍不仅给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做工作,还动员当地政府党委一起给当事人做工作,企业这一方还好说,可是另一方有900多人啊,要做好工作,使大家接受一致的解决方案谈何容易?2006年的元旦前夕,天气非常寒冷,杨君珍再次来到宜都,将双方叫到一起,给他们讲法律,讲道理,她那高超的调解技巧、真诚的工作态度、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终于感动了双方,双方握手言和,签订了和解协议,回宜昌的路上,累了一天的杨君珍睡着了,等到司机叫醒她下车时,她一声惊呼吸引了全车人的注意,原来她的十根手指已经全部冻得肿了起来,想要拿东西下车都显得力不从心,可是她始终面带笑容,因为双方当事人尽弃前嫌,握手言欢,村民可以安心耕作,企业也可以专心生产,当地政府也不必再为该地的安定问题担忧,原来的对头变成了朋友,该案取得了多赢的效果,这也正是杨君珍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四、对美好人生的热爱,使她一生淡泊名利、清廉简朴、获得普遍赞誉
俗话说,为官公廉,居家恕俭。这话用在杨君珍身上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她不仅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更可贵的是她甘于清贫,生活俭朴。当比她年轻的同志手机换了一个又一个,而且功能越来越齐全,她用的还是那部多年前购置的小灵通;当大家趁着换季的时候添置几件新衣的时候,她穿的还是几年前的旧衣;当别人为装修住房忙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她的家里甚至很多年都没有添置一件新家具;长长的大辫子是她标志性的发型,多年来从未换过。并不是杨君珍舍不得花钱,当看到她为下岗职工捐款捐物、忧心忡忡,看到她为失学儿童慷慨解囊、奔走呼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她只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对于社会上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她从来没有吝啬过。19年来,她严格坚持自己的“四不”原则:不占国家和别人的便宜;不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为亲友谋利;不借身份、权力说情;不乱花公家一分钱。至今没有任何举报和投诉,广受当事人的赞誉。
因为品德高洁,为人亲和,工作成绩突出,每次民主推举先进,杨君珍的票数总是名列前茅。每次在得知消息后,她都会主动多次找院领导,要求不要申报自己,她说“院里有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应该把他们的事迹推出去,我一个快要退休的人,要这么多荣誉干什么?”如果没有“得逞”,她就如坐针毡,心事重重。面对名誉和掌声,杨君珍选择的是退让,真可谓“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理想来自坚定的信念,责任来自无私的胸怀,能力来自实践的积累,形象来自人民的口碑。杨君珍凭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法律的敬畏,成为女法官群体中的一名佼佼者,以一名女法官特有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化解了无数矛盾纠纷。她一身正气,秉公办案,刚正不阿,不徇私情,廉洁自律,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当全国人民在心中默默感念时代先锋宋鱼水等英模人物时,宜昌人民的心中也刻下了一个如慈母般法官的名字——杨君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