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玲珑的桥边法庭
    改革30年,是人民法院从多方面加强基层法院建设、落实司法为民的30年,全国有3000多个按国家标准建设的人民法庭投入使用,我们宜昌也不例外,数十个法庭发挥着窗口作用,在乡村和边远山区为人民群众大开诉讼的方便之门。作为一个退役的老法官,是法庭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人云,人老了,喜欢怀旧,我怀着对基层法庭那些同行们的无限敬意和涌动的情愫,立意到法庭走走、看看、学学,以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表达对年轻人的关爱,同时也关注法庭的建设和发展。 
                                                  ——题记
    风和日丽的秋日,沿途观赏金桔满坡、游人如织的美好景色,驱车到了点军区桥边法庭。庭长罗红军是一位刚过不惑之年、有着多年基层法庭工作经历的法官,看上去沉着、稳重。他告诉我:他们法庭管辖面积有310.74平方公里,辖区人口有5万余人。正在建设的宜万铁路、江南翻坝公路、沪蓉高速公路穿越他们辖区,中型火车站宜昌南站、大型企业长江铝业、高农科技公司及国家4A级风景区——车溪风景区都坐落在他们辖区内。桥边镇、土城镇的民商事案件和一般刑事自诉案件都归他们受理。信手翻开他们的案件受理簿,2008年1月到11月18日所审结的67起案件,多为离婚、赡养、损害赔偿、索要劳动报酬、相邻关系、土地权属确认……各类案件都有,真可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这些案件经过他们细心的工作,调解结案率高达80%以上,诉讼外的调解、咨询、来访不计其数。难怪罗庭长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在基层法庭的人,首先要服务态度好,工作有耐心,二是要知识面宽,这样才能成为当地党委得心应手的工具,基层和企业的好帮手,人民群众解除心里疙瘩的巧匠。
    庭内另一名叫唐榜斌的小伙子,分管开车、内勤,与罗庭长协同办案当书记员,两人团结战斗,他带我走访了桥边村分管治安调解工作的陈华林主任。陈华林主任说法庭设在我们镇上,我们村又是他们的联系点,我们受益不浅,方便不少,我们村委会下设有不少的中心调解户,大家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就到法庭向法官们讨教调解纠纷的法律知识和工作方法。长江铝业办公室的小杨姑娘也抢着对我说,大企业更需要法庭的关心和支持。
    法庭办公楼外形典雅庄重,审判庭、办公室宽敞明亮,特别引起我兴趣的是:法庭请了一个农妇任炊事员、保洁员和守卫员,她巧作一手家常菜,每天不仅让辛苦了的法官吃得干净,喝得热乎,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食堂还是一堵拒绝当事人请吃请喝的墙。
    作者单位: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