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官出镜

扎根基层乐奉献 诉息止争法官情

时间: 2006-02-07 09:27
    青年法官万忠南,是兴山县人民法院高阳法庭副庭长。他自高中毕业被招录到兴山法院工作至今,在长达17年的基层法庭工作中,始终怀着对党、对人民、对审判事业的无限忠诚,扎根基层、敬业奉献、潜心钻研调解艺术。近几年来,他每年办案都在120件以上,案件质量在全院名列前茅,且大多数是调解结案,调解率达80%。

                   找准“症结” 号准“脉博”

    调解是一门艺术,方法是一把钥匙,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办案效果。万忠南同志在多年的基层法庭工作中,因亲眼目睹乡村邻里因小事未及时调解而激化成刑事案件,夫妻之间因小事赌气闹离婚,因缺乏细致调解,而使夫妻感情破裂、家庭破裂等悲剧发生。每看到这些,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诉讼调解方面探索出一套适合山区特点的调解新路子。不管是原“着重调解”时期,还是“调解不成,及时判决”时期,还是现在“加大调解力度”时期,他始终坚持把调解作为民事审判工作的一条主线,坚持找准“症结”、号准“脉博”,如他在承办王某与陈某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王某与陈某系楼上楼下邻居,因通道堆物不畅,矛盾越闹越大,双方关系越来越僵,最后导致打架,引起损害赔偿而诉讼,此纠纷经镇司法多次调解不成,他接手该案后,一方面做过细的工作,希望双方不要再发生新的矛盾,另一方面及时排期开庭。在庭审中,陈某只愿赔偿部分医药费用,原来陈某认为双方发生纠纷王某不应有那么多医药费,对王某的医药费不相信,持怀疑态度,所以不愿赔。承办法官万忠南明白,不解开陈某的疑惑,本案难以调解成功。据此,他告之陈某可申请对用药进行审核,经审核后,把不属于治疗范围的几角钱剔出,陈某的疑惑解开了,万忠南找到了案件的“症结”,他抓住时机,指出双方的过错,使一起矛盾激化的邻里纠纷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双方握手言和,相互道歉,王某当庭放弃了部分诉讼请求,陈某也当庭履行了赔偿款。

                            因案制宜 有的放矢

    因案制宜,有的放矢,是调解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办案实践中,万忠南充分运用社会实践及司法实践,注意案件的实质性审查,不因案件简单而草率处理。他通过听取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意见,了解当事人诉讼的真实思想,针对不同身份、工作性质及其心理特点和目的,因案因人而宜,有的放矢地开展有效调解。他在审理一起年近六旬的钟某与胡某离婚案件时,因种种原因,双方已分居多年,按常理夫妻感情破裂应准予离婚。但他在与原告钟某的谈话中,钟某流露出这么大岁数了,隔天远,离土近了,离了也不好过,子女们也无光啊。万忠南听后,通过察颜观色,发现钟某还是有念家、顾子女之意,并非态度坚决。鉴于此情况,对其调解不离是有一定基础的。他抓住时机,给钟某做工作,“少是夫妻老是伴”,几十年的夫妻很不容易,要珍惜,共同度过美好的晚年。当得知他还有一个子女未成家时,便抓住父与子之间的亲情,进行作工作,同时该当事人的子女也给双方老人作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胡某也觉得应珍惜过去的感情,双方和好不离,在法庭上均表示再不分开居住,钟某的子女也很感激承办人万忠南,他们一再表示,是万忠南让他们全家团聚、破镜重圆。

    万忠南同志在办案中始终坚持把调解工作贯穿始终,并把握调解时机,掌握调解火候,对情绪不稳定和言辞激烈的当事人,他注意适当运用“冷处理”,延长调处时间,对双方愿意达成协议的案件,则进行“热处理”的调解工作。同时,他还利用个案资源,协助法官作工作,在法院的调解中,他还利用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协助作工作,消化矛盾,提高调解成功率。

                        诚心细致 用心关爱

    调解不仅是一种法律技巧,更是一种情感艺术。作为一名法官,万忠南同志常说“在承办案件中,要以心换心,忧当事人之所忧,急当事人之所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每办理一起案件中,都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尽量减少当事人的损失。如他在办理钟某与核工业某公司财产损害赔偿一案中,钟某称核工业某公司治理滑坡,损坏其房屋的挡土墙致房屋受损要求赔偿。在审查立案阶段,对钟某明显不合理要求予以告之将得不到法律保护,使其打消不合理要求的念头,为今后的调解打下基础,在通知应诉时,根据已掌握的证据表明,核工业某公司施工中不妥行为与钟某房屋受损有一定关系,应给予适当补偿,这样加强调解,逐步缩小双方之间的差距,在开庭过程中还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使钟某明白挡土墙破坏,其房屋继而受损,可以让该房屋基础本身也不牢固,经几次调解,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合议庭评议后准备判决,他提出上门再作一次调解工作,通过上门作工作、讲案例,分析矛盾的焦点和诉讼和成本,调解处理后的实际效益,“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双方当事人被万忠南的不厌其烦和真心真情所感动,最终促成调解,钟某也及时得到了相应的补偿,也使核工业某公司免除了继续诉讼带来的诉累,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满意。

    万忠南同志不仅在办理诉讼案件中,真心真情为当事人着想,而且在帮扶贫困村、失学儿童上学、社会救助等工作中,他并不富裕,全家每月靠他几百元的工资维持生活,但他宁愿自己不吃、不穿,每次带头捐款捐物,发扬奉献精神,用他的真情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上面是万忠南同志在十多年的法官生涯中的部分真实写照,在办案中,他充分发挥调解的优势,把握住矛盾处理的度,使一件件双方僵持不下的民事纠纷案件得以平和解决,没有一件引发激化,没有一件留下后遗症。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而赢得了辖区人民的好评,他被院里连续几年评为先进工作者。

        作者单位:兴山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