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我党都十分重视行业作风对人民群众利益与情感的影响。依法治国的方略确立后,法院系统更是不厌其烦地进行法官行为规范的倡导、规范与整顿。各级法院之所以如此重视法官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是因为作为权益裁判者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广大公民的利益与情感。然而,不容讳言的是,在我们的队伍里,还在一定比例上存在衙门作风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政治麻痹,认为行为小节不会影响司法的公信力,态度差点,吃点喝点,只要公正裁判就行了。殊不知,瓜田李下,乃我视训,你当裁判的吃了一方喝了一方,你还有底气吗,你还有正义吗?二是职业低格,一个法官,时刻为公民景仰和期盼,你的行为不规范,在你看来是小节,在老百姓那里可不得了。当他们看到的法官行为特征与他们期盼的法官行为模式不相吻合时,他们还敢相信这样的法官的判决吗?三是正义近视,这些行为上不拘小节的法官,他们不知道正义的确立不光靠裁判文书,更要靠我们法官的一言一行去对广大公民进行耳濡目染,方能在老百姓心中树起司法正义的丰碑。    作为法官,你必须知道,任何一个老百姓怀揣诉求走进法院大门时,心里是烦的、忧的、恐的。面对这样一个对象,一声问候、一个让座、一杯开水、一次倾听、一番释疑,都可能给一颗烦燥、惊恐、幽怨的心田注入一股安宁的清流,甚至一个规范文明的行为举止就会给当事人一个坚信司法正义的信念,这就是行为规范的张力,一种无声的司法公信力的张力。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在由小康向发达方向转型,各种社会矛盾可谓风云际会,诸如权益冲突(例如拆迁)、贫富差距、观念革新等等,这都需要我们用匠心般的细致去梳理调节,稍有不慎就会激化成意想不到的社会事件。我们要仔细分析,在我们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因素因由。所以说,按照法律规范我们的行为,是我们每个法官要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而且是需要长抓不懈的课题。
作者单位:当阳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