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法院行政审判课堂开讲
“法者,治之端也。”《荀子·君道》的古老箴言,在宜昌市推进行政行为自评自纠先行区创建的新时代语境中,有了更鲜活的注解。近日,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冯丽娥的两次授课,以行政审判的专业深度与人文温度,为城管、文旅执法领域注入规范基因,更成为宜昌行政自纠先行区建设的“法治引擎”。
文书载法,执行融情 城管执法课的“规范双生花”
“一份执法文书,是行政权力的边界线,也是相对人权利的保障书。”
在《行政执法文书送达与行政强制执行》授课现场,冯丽娥法官以《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为纲,分两部分为城管执法人员拆解规范要点:一是行政执法文书送达的法定流程与实操细节,二是非诉强制执行的全链条法律要求。文书送达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直接送达的签收到留置送达的见证,均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在行政强制执行环节,冯丽娥法官结合实例说明了比例原则的适用,其核心是在执法中兼顾目的实现与人文关怀,探索规范与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课程推动城管执法支队开展“自评自纠”,梳理形成《执法文书瑕疵自查清单》,从文号规范、事实描述到权利告知,逐一自检,让自我纠错内化为执法流程的必备环节。
“课程将抽象法条转化为具体指引,让我们既明白了规范执法的必要性,更掌握了自我检视的方法工具,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参训执法人员普遍反馈。
文旅执法的司法透视 在文化传承中锚定法治坐标
“文旅执法守护的是市场秩序,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尊严与游客的出行温度。”
在《从行政审判视野看文旅执法实务》授课中,冯丽娥法官围绕程序合法、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无明显不当四大核心,结合典型案例为文旅执法人员系统阐释执法规范。
“程序合法是执法的生命线,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是定案的基石,法律适用须精准严谨,避免重复处罚与程序倒置。”冯丽娥法官从执法主体权限、证据固定规范、法律适用逻辑等维度,构建文旅执法的法治框架。
课程进一步推动文旅执法支队建立“执法行为自评三维模型”,从合法性、合理性、合目的性开展案件质量审视,并将典型风险点整理为《执法风险点台账》,实现“自评自纠”机制化、常态化。参训人员表示,“法官的讲解直击执法痛点,用审判视角帮助我们提前识别风险、补齐短板,有效提升了执法规范水平和案件办理质量。”
行政自纠先行区的“司法赋能” 从个案规范到体系革新
西陵法院将行政审判中总结的常见违法点和典型纠错路径转化为培训内容,帮助行政机关建立“自我发现、自我整改、自我提升”的内生机制,其深层价值在于为宜昌行政行为自评自纠先行区构建了“司法赋能+行政自觉”的创新范式。
在先行区创建背景下,自评自纠绝非对行政行为的否定,而是通过司法视角的“前置介入”,推动行政机关从“事后应诉”转向“事前规范”。参与培训的各单位负责人表示,“这种授人以渔的赋能方式,让我们从源头上减少了行政争议,实现了执法效率和规范度的双提升。”
“法者,治之端也;治者,利民之本也。”西陵法院的两次授课,是行政审判专业价值的生动表达,更是法治人文精神的温暖传递。在宜昌行政行为自评自纠先行区的建设征程上,这样的司法赋能还将持续发力,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项行政决策,让人文的关怀浸润每一次执法实践,共同书写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宜昌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