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司法为民 打造司法品牌
    湖北省秭归县人民法院归州人民法庭是全省模范法座,该庭共有6名干警,全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位于风景秀丽、坝上库首的西陵峡畔,管辖归州、水田坝、屈原、泄滩四个乡镇,辖区内共有人口10万余人。由于辖区地处长江岸边,又是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聚集区,社情较为复杂。近几年来,归州法庭沐“三个代表”之春风,以司法为民为宗旨,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使法庭的各项工作呈现蓬勃向上,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狠抓审判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在搞好审判工作的同时,还大力加强法庭物质装备建设,提高了法庭物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在全庭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归州法庭各项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赢得了辖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近几年来,归州法庭先后被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湖北省先进人民法庭”;连续三年被县人民法院评为“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县政法委评为“人民满意政法单位”,2002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2005年被最高法院和省法院评为全国及全省“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2005年10月又被省法院评为全省法院先进人民法庭 
                 围绕司法为民树形象,大力开展审判工作 
    为把“公正司法树形象”学习教育活动抓落实,抓出成效,归州人民法庭根据自身审判工作的特点,科学建立了各项考核指标体系。将“公正”考核分解为“错案率、案件被发回重审率、案件被二审改判率、案件被再审改判率、案件评查不合格率、案件息诉服判率”等指标。将“效率”考核分解为“审结率、执结率、当庭宣判率、超审限率”等指标。 为了全面落实上述考核指标,法庭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一是明确职责,实行“三个分立”。法庭按照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要求,在审判工作中结合自身特点认真执行立审分立、审执分立、审书分立的制度,坚持专人立案,法官审案,专人执行。积极推行审判长、独任审判员负责制。对案件质量责任进行细化、量化,责任落实到人。审判长对案件质量负总责,充分调动合议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主审法官或独任审判员对承办的案件质量负责。法官助理对立案、送达、排期开庭、审判组织、财产保全等问题负责。主审法官在开庭审理前不准与一方当事人接触,对案件的开庭审理、审限等审判程序和实体处理、裁判文书质量等问题负责。书记员对法庭记录、材料收集、档案整理装订等工作负责。每一个案件从立案开始到归档终止,每一项工作都有责任人,形成从审判长—承办人—书记员—再到审判长的轮链式管理模式,做到轮损链损,荣辱与共,千斤担子人人挑,个个身上有目标,改变了过去职责不分、分工不明的弊端,使案件质量明显提高。二是强化审限意识。在确保案件实体公正的前提下,自觉强化“效率也是公正”的意识,加快办案速度,杜绝超审限现象。归州法庭强调案件承办人必须做好庭前准备,做好阅卷笔录和庭审提纲,指导当事人举证及庭前证据交换工作,保证一次开庭成功率。坚持审理、合议、制作文书一个星期内完成的制度。三是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坚持让当事人有证举在庭上,有证质在庭上,有理讲在庭上,法官认证在庭上,是非曲直分辩在庭上,推行“阳光作业”,避免“暗箱操作”,把审判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提高了案件审判的公信力。四是加大调解力度。民事调解是解决当前法院遇到的各种社会矛盾、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大局的有效途径,是法院寻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法律公正与事实公正的最佳结合点。法庭为了做好调解工作,确立了“必调”的案件范围,对婚姻家庭、相邻纠纷、土地山林纠纷案件,必须调解,同时要求案件承办人在调解中讲究调解艺术,注重调解方法,认真做好当事人的思想疏导工作,让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心服,避免和减少了缠诉现象。五是加大执行力度,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利以实现。法庭在坚持平时执行的基础上,每月安排一个星期时间集中统一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法庭本着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和强制执行相结合,执行效果明显提高。 四年来,通过全庭干警共同努力,审结执行各类案件1716件。今年审结各类案件330件,每个审判员年审执案件150余件,年结案率均达到98%以上,案件调解率达到75%以上,当年案件执结率达到90%以上,上诉案件维持率100%,所审结的案件经本院评查,无一件不合格和错案,案件合格率达到100%。 
               强化教育和管理,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归州法庭以各种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狠抓“司法为民树形象”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干警的宗旨意识和司法为民的观念。法庭坚持每周一日政治学习的制度,打造学习型法庭。紧紧抓住新形势下的特点,对干警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干警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全庭干警的凝聚力,激发了干警受岗敬业的工作积极性。以人民满意作为法庭工作的出发点,强化为民、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勤政为民。法庭专设一个接待室及当事人休息室,每日有专人负责接待,接待中认真开展了“三心”、“四个一”的活动。即热心、耐心、细心接待每一位当事人”,一把椅子让坐,一杯热茶暖心,一句请讲开始,一句慢走相送对待每个来访者”。对残疾人、老人、军人优先立案,进村审判,极大的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坚持持之以恒司法救助活动,让有理无钱的当事人也能打得起官司。三年来,法庭实行司法救助案件40余件,减、缓、免交诉讼费3万余元。使人民群众确实感受到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温暖,保持了人民法院、人民法官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今年来,坚持定时定点定人巡回办案制度,将法庭搬到学校、村委会 、工厂,方便了群众,维护了群众利益 ,老百姓称归州法庭为“车载法庭”。二是强化对干警的管理,确保清正廉洁。坚持用制度设置“高压线”,筑起“防腐墙”。归州人民法庭以党风廉政责任制为龙头,全面落实法官法规定的“十三个不得有”、省高院的“约法三章”和县法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一岗双责”责任制。结合干警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强化干警八小时之外的管理,注意筑牢思想、工作、社会和家庭反腐倡廉的四道防线。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几年来,全庭干警共拒礼拒贿近万元,拒吃请百余次,做到了无一起不廉洁案件,无一起不廉洁行为发生。 树立了当代法官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浩然正气。近几年来,有3人荣立个人三等功,4人次被县委政法委评为“办案能手”和“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还有1人被评为县级“十佳杰出青年卫士”。 充分发挥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全力服务辖区移民迁建 归州人民法庭所辖四个乡镇均是三峡库区移民乡镇。法庭在移民迁建和库区蓄水过程中功不可没。2001年6月,水田坝乡下坝村、龙口村15户(40多人)移民因与当地一非移民户胡学权有经济纠纷,十多户移民怕外迁后难以收回胡学权所欠柑子款,滞留库区,没有迁出。归州法庭闻讯后,与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一起,先后三次到移民户家中,与移民面对面交谈,做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化解部分矛盾,疑难的问题及时立案。6月8日赴现场进行处理,经过两天的调解,6月10日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归州法庭及时对案件进行了执行,确保了十多户移民6月13日按时外迁。今年,法庭又将二期移民清库作为服务中心的重点来抓,为二期移民清库按时按质完成提供司法保障。重庆市云阳县人周天科在二期清库前购买归州镇直一单位负责人韩xx的房屋,不久该房屋因清库被炸毁,致使周天科经济受损,为此,周天科多次找到镇党委、政府无理取闹,导致清库工作难以开展。法庭闻讯后,找到周天科,给其讲明道理,并当即受理此案,次日对该案进行审理。经调解,韩xx当庭赔偿了周天科的经济损失7500元,双方当事人也握手言和,本案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法庭与辖区党委、政府认真分析清库工作的突出矛盾,充分发挥法庭调解优势,组建专班,同党委领导一起深入库区排查隐患,深入移民家中与移民促膝谈心,做耐以细致的思想工作,保证了3个拒不搬出库区的钉子户按时搬迁,化解了100多名聚众闹事的矛盾,确保辖区数百户移民按时搬迁。为移民迁建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抢抓移民迁建机遇求发展,物质装备现代化 
    归州人民法庭在县法院党组的领导下,在辖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抓住移民搬迁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大了物质装备建设投入的力度,投资近180万元使法庭物质装备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佳绩。一是按照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配置的整体思路,经过一年的努力,2002年12月28日建成了一幢设计新颖、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庄严肃穆,建筑面积达1250平方米的审判综合楼。二是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2001年来,法庭先后装备了北京牌2020型新型吉普车一辆,配备了电脑和激光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今年还添置了高规格的审判、办公桌椅。三是搞好职业保障,提高法官的生活质量。法庭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建起了法庭廉政食堂,购置了电热水器、纯净水饮水机等生活用具,为丰富干警的业余文化生活,添置29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和部分健身器材,室内进行了装璜,室外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彻底改善了法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公正与效率”这一世纪工作主题的指引下,归州人民法庭将时刻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更进一步开拓创新,奋发图强,力争再铸新业绩,再谱新篇章!
    作者单位: 秭归县人民法院
编辑:黄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