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司法温度传给无声世界
近日,葛洲坝法院综合审判庭繁案团队完成了一场特殊的庭审——有别于以往的口角激烈,争执不休。当事人时而用手比划,时而用笔写字,法官和书记员除了各司其职,更多的是耐心等候。整场庭审节奏缓慢有序。
原来,这是一起原、被告双方均为聋哑人的离婚纠纷案件。两人于2015年自由恋爱并登记结婚,双方婚后未生育子女。原告称,由于双方婚前缺乏了解,性格不合,于2017年分开居住至今,夫妻感情早已破裂,故提起离婚诉讼。
收案之初,承办团队便注意到起诉状上被圈起来的“聋哑人”三字。如何安排聋哑人进行庭审,让双方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成为了法官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承办团队早早地就开始着手联系手语老师,以确保能依法充分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令法官没想到的是,早于“庭审难”出现的,却是“送达难”。
由于原被告双方矛盾积累已久,被告并不配合法院的送达,书记员通过短信、加微信等方式,均未得到被告的回复。书记员又联系上被告常年在国外工作的儿子,通过微信反复沟通,向其讲明法理,希望被告能配合法院送达并到庭参与庭审,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多轮努力下,被告终于同意出席庭审。同时,法官告诉被告,原告经济困难申请了法律援助,委托了律师,法官建议被告让其儿子作为代理人参与庭审,以充分表达自身观点。
这时,审判团队却得知,手语老师的时间与原定开庭时间产生了冲突;而当事人又表示已经向单位请好了假,不同意调整开庭时间。于是,法官决定给予双方充分的时间,以文字方式组织开庭。
双方当事人针锋相对,情绪激动,用手势激烈得比划着。考虑到聋哑人听不见、道不出,庭审交流会比较困难,为全力保障特殊群体表达的权利,承办法官结合庭审笔录,一步一步耐心引导,让原、被告把关键观点书写在纸上,通过代理人转述。最终,在查明案件事实后,通过庭下背靠背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原告与被告离婚,双方再无其他共同财产及债权债务。法官当场制作了调解书,并电子送达至双方当事人。
庭审结束后,双方当事人比划着手势向法官连连道谢,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弱有所扶,法润民心。这场特殊的庭审,将充满耐心、温情的司法服务带给了无声的世界,保障了特殊群体的司法权益,彰显了别样的司法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