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案例发布1

抓年轻干部培养 以人才资源兴院

时间: 2010-02-13 10:45
    宜都市人民法院在人才兴院上打造新品牌,从抓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入手,创新培养机制,以此激发出法院队伍的整体活力,在人才兴院、人才强院上做好文章。

    一、从法官队伍现状看人才兴院的重要性

    (一)法官队伍的司法技能面临新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努力,法官队伍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办案能力和司法水平进一步增强。以宜都市人民法院为例,通过学历教育、岗位培训、鼓励参加司法考试,目前法律本科以上学历干警占全院干警总数的80%以上,但是法官队伍的文化结构和专业素质还不平衡,正规法律专业毕业、第一学历为本科、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官资格、业精技强、能调会判、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专家型法官还比较少。个别法官对新的法律法规学习理解不透彻,难以适应新类型和复杂、疑难案件的审理,导致办案质量不高,案结事不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利益诉求多样复杂的今天,全能型的法官人才在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二)法官队伍的人才保障面临新的挑战

    当前,基层法院人才建设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而且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编制核定不足、年龄结构失衡、人才引进困难、审判力量缺乏等。一方面老法官随着年龄的增大,将逐步退出审判、执行一线岗位直至退休,同时,一部分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才流出法院;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公务员、选调生考试新进的年青大学生,短时间内很难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官资格,只能从事审判执行业务的辅助性工作,而其他事业单位及社会上通过了司法考试的人员因身份限制又进不来。审判力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法院建设和发展的“瓶颈”。

    (三)法官队伍严肃有余而活力不够

    因为法官特殊的身份和职业要求,法官给人的感觉都是严肃的、铁面无私的、不苟言笑的,在社会大众的视觉里,只能看见审判席上手拿法槌的法官,在其他社会层面很少见到法官的身影,法官队伍的活力似乎已经被严谨的外表所掩盖。新时期,我们的法官不仅要公正严明、一丝不苟,而且要朝气蓬勃、积极豁达,要在各个领域通过各种活动将法院、法官的风采展示出来,这就不仅需要法律专才,更需要有各种特长的人才为法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二、从人才的角度谈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必要性

    (一)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的需要

    进入法院队伍的年轻干部都是经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公开招考选拔而来,他们是众多年轻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知识储备、应对能力、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筹,适应能力相较于法院的老同志更强、可塑性更好,他们进入法院工作后,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需要更进一步地学习,需要有人去引导,才能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出他们的长处,也才能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去影响和带动整个法院队伍的良性发展;若听之任之,不去挖掘、发现和培养,年轻干部就不能成为法院战线上的人才,甚至还会被一些不良风气所影响。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宜都市人民法院在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审判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精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该院年轻干部队伍实际,制定了《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机制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方案》,并将此选定为2009—2010年度党建创新课题。

    (二)优化法官队伍结构的需要

    基层法院法官青黄不接的现象日益突出,对法院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迫在眉睫,只有全方位培养、锻炼他们,加担子、施压力让他们通过司法考试,才能缓解新形势下案多人少的矛盾,才能保证法官队伍老、中、青三代的正常比例和更新接替。以宜都市人民法院为例,近年来,通过公开招考、组织选调等方式,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已达15人,占全院干警人数的21%;35-49岁的干警38人,占全院干警人数的53%;50岁以上的干警19人,占全院干警人数的26%。15名年轻干部中8人被任命为法官,占全院办案法官人数的近20%。要充实法官队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造就一批能够担当重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后备人才,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需要

    对于一个法院而言,一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法官队伍,无疑是促进审判质量与效率,推进司法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年轻干部是法院事业的基石,他们已经逐渐成为了一支有理想、有才干、有作为、有活力、能吃苦的队伍,他们在法官岗位上公正裁判,在书记员岗位上兢兢业业,在行政服务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各项文体活动中积极参与、奋力拼搏,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法院的每个角落,甚至逐步活跃在社会的多个层面,他们充分展示了新时期法官的风采和法院事业的蓬勃生命力,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对于调动整个队伍活力、激发干警工作热情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三、抓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做法

    基于以上原因分析,宜都市人民法院从营造氛围、创新方式、完善机制三个环节着手,全面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

    (一)营造氛围,创造环境

    1、树立“大胆使用、有为才有位”的用人理念。该院党组大胆破除论资排辈的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以工作实绩论英雄。对品质好、能力强、作风正、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勇于大胆提拔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加强教育引导,让其长有所用、短有所制,在开拓进取中逐步走向成熟。2009年3月,该院通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任命了5名年轻干部担任中层正职,给他们创条件、定目标、压担子,5名年轻干部成长迅速。在年底考核中,他们被授予宜昌市“三八”红旗手、宜昌市法院系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宜都市人民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成为了工作中的佼佼者。

    2、营造“鼓励创新、敢做敢闯”的良好氛围。该院在培养过程中鼓励年轻干部“跳起来摘桃子”、“十个手指弹钢琴”;多看年轻干部的优点、多看成绩、多看本质、多看潜力,鼓励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敢想敢做,不拿年轻干部的工作经验、成熟程度和老同志进行简单比较;发现错误及时指导纠正,促使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在这种良好氛围引导下,该院逐步培养出一批敢于开拓创新、深入思考的年轻人才,撰写出了《宜都市人民法院改判发回案件分析报告》等实用性强的调研论文。

    3、提供“继续学习、提高素质”的外部环境。该院大力支持年轻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司法资格考试、职业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庭审观摩和审判实务研讨,组织年轻干部进行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公文写作、课题调研等知识的学习,为年轻干部提升素质创造环境。在年轻干部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时,该院对第三季度的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允许考生脱产复习1-2个月,鼓励他们参加司考辅导班,报销辅导期间的住宿费和生活费,对通过考试的给予优厚的物质奖励,为他们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近五年来,该院共有12名年轻干部通过了司法考试,通过率和最高分逐年递增。同时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培训等方式,为年轻干部创造学习培训机会百余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写作技巧,共撰写各类论文、调研文章、简报信息、宣传稿件500多篇。

    4、推崇“娱乐开心、工作用心”的处事原则。激情是年轻人的资本,爱玩是年轻人的本性,该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竞赛活动,引导年轻干部用健康的娱乐方式来缓解压力、陶冶情操,进而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在“五四”、“七一”、“十一”、“元旦”等节日期间,组织年轻干部开展登山、远足、演讲、诗歌朗诵、棋牌等多种竞赛活动,让年轻干部玩得尽兴;在宜都市、宜昌中院组织的机关干部运动会及文艺演出活动中,该院积极组织年轻干部参加,让他们在充分施展自己才艺的同时将法官的风采与活力展现给社会大众。适当的放松能更好地促进工作,年轻干部将这种健康的情趣、竞争的意识带到工作中,不仅激发出了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带动了身边的人用心干工作。

    (二)创新方式,提供平台

    1、院领导结对联系。该院制定了《年轻干部培养工作领导干部联系制度》,8位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2名年轻干部,通过开展交心谈心活动随时掌握年轻干部思想状况,及时加强引导,做到政治上培养;经常检查年轻干部工作,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耐心疏导,做到工作上指导;加强对年轻干部8小时以外的监督,引导他们开展健康业余文化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做到生活上关心。为了解决年轻干部的后顾之忧,院里统一为新招录的4名外地年轻干部安排食宿。

    2、老同志热心帮带。以“老党员带年轻党员”的方式,帮助年轻干部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老法官带新法官”的方式,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司法能力和业务素质。为将帮带工作落到实处,该院采取一对一的帮带方式,在全院选派了15名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老党员、老法官、中层干部作为帮带人,根据年轻人的岗位特点和个人特性安排帮带人,保证了帮带工作深入年轻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确实促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

    3、多岗位全面锻炼。一是挂职练,跟班学。注重通过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方式提升年轻干部工作能力、开阔年轻干部视野、提高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近年来,该院先后将多名优秀年轻干部选送到宜都市委办公室、宜昌市委组织部、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跟班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二是下基层,炼全才。将新招录人员和新任命审判员放到基层法庭锻炼,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法官晋级和提拔使用的优先条件。该院先后有5名年轻干部被派往基层法庭工作。三是驻农村,体民情。每个月安排2名年轻同志到该院互联共建村王家畈乡绿竹溪村开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访农家情、建发展议”活动,增强对老百姓的感情,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司法为民。四是进社区,解民忧。到社区设立“青年志愿者法律服务岗”,开展“法律服务社区行”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诉前指导、纠纷调解等服务,全面锻炼年轻干部基层工作能力。五是勤轮岗,促成长。对年轻干部加强岗位轮换,让他们接受多岗位锻炼,丰富阅历,拓宽视野,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机制,促进成长

    1、引入竞争机制。该院在年轻干部中全面开展了“四讲四看”工作竞赛活动,即讲政治、讲公正、讲服务、讲廉洁,看审判作风、看办案数量、看办案质量、看工作业绩。在思想、业务、作风、生活各方面对年轻干部高标准、严要求,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气氛。

    2、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年轻干部跟踪管理的“一库三卡”。即年轻干部基本信息库、领导联系卡、交心谈心登记卡、传帮带活动登记卡,详细记录学习培训、交心谈心、帮带活动、挂职锻炼、农村实践、社区服务、调研成果、奖惩及个人心得等情况,对年轻干部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考查。二是印制《年轻干部培养手册》。年轻干部人手一册,将自己的“一库三卡”信息随时记录在册。三是建立实践锻炼活动登记册。收集所有年轻干部“一库三卡”相关信息,登记造册,形成年轻干部综合素质信息库,方便组织及时了解和考核优秀干部,增强指导管理年轻干部队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建立考评机制。建立年轻干部考核档案,对年轻干部“一库三卡”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政治表现与工作业绩相结合,进行全面考核评价。考核档案作为年轻干部评先、晋升重要依据,对经考察确属特别优秀并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及时补充到后备干部队伍中,作为梯队建设人才储备。

    宜都市人民法院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做法得到了宜都市委组织部的高度认可,并将这一创新做法在全市推广。通过近两年的培养,该院年轻干部服务大局意识、服务人民意识明显提高。2009年10月,该院成功协办了湖北省法院系统“天平杯”乒乓球、羽毛球比赛,这项赛事时间紧、任务重,年轻干部牺牲国庆假期加班加点做好赛前各项准备工作,在大赛期间当好各代表队的联络员,为大赛顺利进行提供了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充分展示了宜都法院年轻人的风采,赢得了各参赛队的赞誉,被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特别贡献奖”。在进社区、驻农村法律服务活动中,年轻干部热情参与、认真对待、顾全大局,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展示了人民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作者单位:宜都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