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案例发布1

黄花盛开的季节走访黄花法庭

时间: 2010-02-13 10:37
    沿着平坦宽阔的宜兴公路,在庭长易仁竹的陪伴下,出宜昌城抵达黄花场。

曾听我市有名的“艺坛怪才”姜祚正老先生说,他查过资料,黄花场原名黄家场,1940年抗战时,湖北省第六师范学堂就设在此地,并改名黄花场。对这种说法虽无需我去考证,但眼前的现象令我感慨,放眼四望,田畈里金黄色的油菜花开始结荚,星星点点的花朵洒在田野。河畔崖边黄色的迎春花却正含笑怒放,美不胜收。

    新修的黄花法庭是一座十分别致的三层小楼,集办公、审判、生活等功能于一体,院落打扫的干干净净,办公室收拾的窗明几净。“公正、廉洁、为民”的庭训,既有嵌在墙上的,也有书写成站牌竖在中堂。除此外,“法眼察秋毫,利剑断是非”、“静以养身、俭以养德”、“守义持正巍如泰山、公正执法无愧天平”、“切实加强联络,自觉接受监督,确保公平公正、促进司法和谐”这些警句格言被书写成条幅挂在各办公室内,透露出浓厚法院文化的气息。庭长易仁竹92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任庭长已有6年了,他告诉我,黄花法庭分管黄花、分乡两个乡镇,又是夷陵区的建材工业园,管辖有7万多人口,法庭对所有的诉讼案件都是自立案、自审理、自执行一竿子插到底,人少事多,忙得不可开交。

    刚参加完电视电话会的副庭长郭红快言快语说,在我们基层,法官都需要成为司法为民的多面手。今年一开年,庭里就受理了5件赡养案件,件件都牵着我们的心,尊老爱幼本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更要用好法律手段,维护老人的权利。让他们衣食无忧。78岁高龄的高德英生育抚养了5个儿女,老伴去世后,自己又因病卧床不起,无生活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经村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无效,诉至法庭。在调解中,我们要求当事人换位思考,促进调解,辩明法理,教育被告有法定义务,认真进行调解,因案制宜,合理安排,被告人轮流照顾原告。消除他们母子之间的症结,终究达成协议,做到了事了心了案结。

    易庭长欣慰的告诉我,法庭不但是体现司法为民的基层单位,也是锻炼和培养法官的场所。现在在我们区法院任民一庭庭长的冯扬勇和区法院办公室副主任辛雪莲,他们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都是取得硕士学位的法官,他们都在我们黄花法庭工作过,基层法庭给了他们全方位的锻炼机会。郭庭长插话说,高学历的法官到庭后,我们和他们一起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让他们尽快的把知识变成能量。开始他们书写法律文书不过关,我们就手把手的教他们。法庭助审员汪青青对我说,她早已过了司法考试,曾当过律师,后来法院有招考的名额,她就考进法院。她说:当法官更要树立坚定的信仰,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活动,把正义送出去,让老百姓共同认识到,法条值得遵守,法律值得信任。

在黄花法庭的时间里,和几位法官推心置腹的交流,听他们讲一位位能干法官从法庭出去的故事,潜意识让我更感到他们“人梯精神”的可贵。

作者单位: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