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 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我家乡一片贫瘠的土地养育所承载的一方人,着实有些吃力。
我的老家是石灰岩地区,到处是农村所说的漏山,土地的保水能力差,有了三天干旱,庄稼便蔫蔫的,因干旱而导致欠收的年份十之有五六。尤其是当地人畜饮水问题,便成了生活中的一大困难。一年四季都有缺水的时候,冬季尤甚。因此,学生时代的劳作便有相当的时间花在“守水”上。
所谓守水,就是农户附近的水井不满足农民的用水需要,去挑水时要等好几个小时,按先后次序,上一个守满一担水,才能轮到下一个。特别是过年前,因用水量大,缸中都要保持满满的,守水便成了孩子们的一件重要工作。这件事看起来轻松,但心中焦急的程度难以形容。井水水源大都是涓涓细流,要流出百十来斤一担水,非得好几小时。又不像现在可以玩手机上网打发时间,等的心中有一百个不耐烦,恨不得水井里马上冒出一股洪水来。那时的感叹是用水贵如油啊!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暑期,恰逢少有的干旱,我到老家附近的一个名叫“老屋水井”的井中去守水。在我前面的是一同龄的叔子,我只能席地而坐耐心等待,又不能跑到别处去玩,以免丧失权利。可我那位叔子似乎特有耐心,别人守水是流一瓢摇一瓢,流一缸子摇一缸子,眼看井中的水已经够一担了,可他就是不往桶里摇。我说有一担了他说没一担,结果吵起来了,我说你不摇我来摇,可他就是不让位子,把我气的拿起挑水的扁担就在水中乱搅,把水搅的混混的。这下他来气了,放下水瓢和我打起来了。我这位叔子力气比我大多了,我确实不是他对手,三下五除二,就把“安蹲”在水井低凹处,搞的身上全湿透了。结果他守的水也脏了,前功尽弃。为这事当地的孩子们讥笑我多年:力不如人,惹水湿身。
有时侯为挑一担水还要“入侵”到邻村的水井去。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到邻村的一个叫“龙洞”的水井去挑水,好不容易等满一担,悠哉游哉的往回挑。结果实在不走运,挑到半路上,扁担“咔察”一下断了,后面一桶水落地而滚,没了。前面一桶则稳稳当当蹲在地上,心里真是烦死了。恰好此处也有一个水井,有七八个人在守水,我幺爹也在其中,他看见我还保住一桶水,要我把水给他。那能拒绝幺爹呢,只好做个顺水人情,让他把这桶水倒去了。可心中的怨气难以言表。
有时侯为了节约守的时间,只好不惜力气到就近的山沟去挑水。距我家约六七里远的一条山沟叫“阴岩屋”,也就是悬崖下面有一岩屋,长年晒不到太阳,因此而得名。沟两边的林中是我小时侯经常割草砍柴的地放,沟中的水长年不干,大都是山泉汇集而成,水质可与矿泉水媲美。可就是远离村庄,不能为其所用。但在久旱无雨的时侯到此挑一担水,比就近守一担水,时间上要划算得多,我也是这山沟沟中挑水的常客。从这里挑水回家全程是山路,怪石嶙峋,荆棘丛生,加上前后两桶水相距一米有余,磕磕碰碰,很不好走。一担水挑回家要歇十多次,累的气喘嘘嘘,汗流如注。耗力只是一个方面,而且更要“技术”,有一处是从岩石下面通过的狭窄通道,非得用左肩才能挑过去,而且路下是十丈高的悬崖,一不留神掉下去,就会粉身碎骨,每次通过后都要吓出一身冷汗。
当然,这守水也有技巧,叫见缝插针。夏天中午,酷热难当,一般的孩子都在家中躲阴凉,这时去挑水,十有五六可以挑个一担半担的。还有就是冬天的夜半三更,人们大都怕冷不愿起床,这时去寻水,一般也能如愿以偿。
现在的家乡已今非昔比了。国家的政策好,人畜饮水工程有专门的投资,天河水窖家家有,几个老水井也装修的房子似的,成了人们夏天纳凉的地方。昔日寻水守水和油箱拖水的历史,只能作为故事讲给小孩子们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