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民情 化民怨 贴民心 解民忧
    枝江市马家店人民法庭南临长江,北接汉宜高速公路,西靠宜昌,东邻荆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法庭共辖2个镇,5个社区居委会,31个自然行政村,人口共计14万余人。法庭共有三名审判员,两名书记员,两名人民陪审员。其中,大学文化程度4名,大专3名;中共党员5名,团员2名。
    近年来,在市法院党组、当地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政府和人大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下,全庭干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围绕“公正司法,一心为民”这一终极目标,克服辖区流动人口多、案件多、社会矛盾突出、人手少等困难,充分利用巡回法庭的便民利民窗口作用,狠抓民事速裁与调解工作,受理民事案件从2002年的262件,上升为 2004年的302件,上升13.2%,今年1至9月收案数为281件,与2004年的同期260件相比,上升7%。连续三年结案率、案件和文书合格率达100%,人均办案过百件,做到调解率、人民群众满意率年年上升,上诉率、申诉率、上访率年年下降,达到人大代表、基层组织和领导三满意的效果。2005年10月被省法院评为全省法院先进人民法庭。
    一、巡回法庭,建一扇窗口。
    “一心为民”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实惠,就是要让当事人少跑路、少花钱。由于人民法庭一般管辖几个乡镇,远离法庭的群众受地域偏远、道路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他们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十分困难,每打一个官司,至少要往返法庭两三趟,交通费、食宿费等支出达到200元以上,这对于尚不富裕的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张士勇院长经过认真调研,倡导在未设人民法庭的乡镇设立驻点式巡回法庭。 2003年,马家店法庭在仙女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率先在其所管辖的仙女镇设立驻点式巡回法庭,聘用了一名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为书记员,负责立案、值班。每周三马家店法庭派员到巡回法庭处理事务、审理案件。随后,全市五个巡回法庭相继设立。
    驻点式巡回法庭的设立,也带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为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法庭在每个村和企事业单位都设立了巡回审判点,凡属赡养、邻里纠纷、土地所有权纠纷等案件,我们都到村里、田间地头就地开庭,把审判触角延伸到辖区的各个角落,实现司法为民工作在全区域的无缝覆盖。2005年6月5日是一个星期日,仙女镇陈家坡八组汪修志与汪祖洪的赡养案使马家店法庭的干警寝食不安,如果不处理好这一多年的家庭矛盾,怎么能与人民法官这一神圣称号相称啊。全庭干警冒着大雨驱车20多公里来到被告汪祖洪家中给其做工作。由于积怨太深,被告坚持认为少分了家产就应该少尽义务,5个小时的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一同帮助工作的村干部和邻居实在看不过眼,批评被告说:“ 法庭同志星期天都没休息,大老远冒雨到你们家中,还不是为你们的家务事,你一声不吭就能解决问题?”法庭干部趁热打铁,一边讲法律规定,分家析产和赡养是两个法律关系,一边讲公序良俗,扶老携幼是中华几千年的传统美德,被告终于被法官的一片真情打动,含泪答应好好善待老人,并在调解书上签字。
    2005年8月10日,宜昌市委张建一副书记、市中院胡兴儒院长在枝江市委书记王松华等领导的陪同下到仙女巡回法庭视察工作,恰逢原告施克凤与被告付国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在巡回法庭开庭,领导观摩了庭审,当看到此案在周场村支部书记李德明的协调下,成功调解结案后,对巡回法庭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今年1至9月,仙女巡回法庭共受理各类民事纠纷68件,接待人民群众来访一百多人次,为仙女镇的和谐稳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2004年6月召开的宜昌市司法为民现场会上,仙女巡回法庭作为成功经验,在宜昌市法院系统进行推广,仙女巡回法庭的工作,受到了省人大副主任赵文源、省政法委副书记张自强等领导的一致好评,省高院吴家友院长也莅临仙女巡回法庭视察指导工作。
    二、速裁调解,化一片民怨。
    张士勇院长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一个法庭,如果无案可办,那他便没有存在的必要,案源是一个法庭生存的基础。当前经济转轨时期,民事纠纷逐年增加而受案数逐年减少,说明法庭工作没有做细,还有很多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围绕案源这一难题,领导在思索,法庭干警也在思索。说到底是解决人民群众打官司难问题 ,是“公正与效率”问题。“公正”就是要做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效率”在人民法庭的具体体现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尽可能公正地解决人民群众的纠纷。速裁和调解不失为一种提高效率最好的方法。
    在民诉法框架内,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简单民事案件,如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不受15日答辩期的限制,同时到法庭当庭解决民事纠纷,一步到位。枝江法院探索民事速裁审判方式改革后,马家店法庭积极践行并迅速推广。2005年3月的一天,程浩宇与徐磊为交通事故纠纷经有关部门三个月都没解决,双方都拖得筋疲力尽,一起来到法庭,让法庭作个裁决。法庭当即为他们立案,填写“速裁确认书”后,径行调解,不到一个小时便达成协议,被告当庭赔偿原告5600元损失后结案,双方当事人都很满意。原告赵萍与被告李军离婚纠纷一案,双方当事人均外出打工,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安徽黄山,经过法庭工作人员与当事人电话联系协商,预约开庭时间,立案五天后便圆满结案。根据当事人的需要,我们还设立了先行预约开庭、双休日及下班后开庭等制度,极大地方便当事人。今年元至9月,全庭共速裁案件72件,已结68件,结案率为94%,真正地使大部分简易案件走上了审判的“快车道”。
   把调解作为不懈的追求。在民事案件结案方式的判决、调解和撤诉中,判决的案件也许更公正,但随之而来的是上诉、申诉和执行难等一系列负面效应,而调解正是化解矛盾的好方法。我庭历来十分重视调解工作,把调解结案率作为考核法官工作业绩的重要项目之一,并制定了调解结案目标考核奖励办法,鼓励办案人员多做调解工作。张先珍与枝江市原种场种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由于张先珍与枝江市原种场的法定代表人黄代富有成见,本无调解基础,法庭报着一线希望向主管副院长邓晓华汇报后,邓院长主动与农业局谢局长取得联系,双方领导出面最终调解结案,原告感叹地说,“死”案都能调活,你们真是创造了奇迹!
通过以上的工作,今年1至9月受理261件民事案件,已结211件,其中调解、撤诉150件,达71%;判决61件,其中上诉2件,中院调解1件、维持原判1件。合格率达100%,切实做到了肖杨院长所提倡的“案结事了”。
    三、纯洁队伍,造一方净土。
    防止司法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树立廉政意识,造就一支廉洁奉公、严肃执法的法官队伍,是做好审判工作的根本保证。为此,我庭一是狠抓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法官的政治涵养;二是学习《党章》、《党员的纪律处分条例》,坚持法官的党性原则;三是学习《法官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八不准”,省高院的“约法三章”,宜昌市中院的“八不准”,本院的“五条禁令”,警钟长鸣;四是积极认真参加“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通过学习,在法庭内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审判工作中牢固树立廉政、勤政意识。近几年来,全庭无一件违法违纪案件,无一人接受当事人的吃请、接受当事人的礼物,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无一人因违纪受到责任追究,树立了基层法官的良好形象,提高了法庭的威信。三名审判员分别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办案能手光荣称号,法庭党支部年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四、服务经济,保一方平安。
全庭干警承办案件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忘“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宗旨,积极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确保一方平安。人民法庭是法院的最基层组织,法庭干警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法官,处在社会的最前沿,处在社会的风头浪尖上,稍有不慎,就会使矛盾升级,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作为人民法庭的一名法官,不仅要把案件办得公正,而且也要努力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协调统一,积极维护社会的稳定,在审判工作中,法庭干警不耍特权,逞威风;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对于人民群众的来访总是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认真的解答。今年以来法庭已为有关企事业单位、村委会排忧解难20多次,接待并妥善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300多人次,没有发生一起矛盾激化的事件,没有发生一起上访缠诉案件。
    正如仙女镇退休教师杨君才在案件结束后接受宜昌市电视台采访时所说:人们认为最麻烦不过打官司,但我的官司在自家门前就解决了,马家店法庭真是咱百姓的法庭!
    作者单位:枝江市人民法院
                                    
编辑:黄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