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 平凡铸就伟大
    天平在肩,用公平正义塑造新时期女法官形象
    法律的力量在于公正,法官的份量在于公正!人们谈到西陵区法院的女法官时就联想到庄重、正义,文明、廉洁、善良……。她们之所以受到群众的信任和尊重,是因为她们懂得法官是正义的化身、公平的象征,法律尊严的维护者,她们更懂得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法官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根说过:行为是一面镜子,在他面前每一个人都显露出自己的真实面貌。要时刻保持女法官职业形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西陵的女法官做到了!她们时常相互提醒,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应该做到一举一动与这种职业相称,包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特别是在以法官身份接触当事人时,更应该保持庄重。西陵女法官中有一位副院长宁洲平,她是西陵女法官保持传统美德的典范,她工作踏实严谨、没有花拳绣腿,时刻显露出求实作风;她接待当事人谦和有礼,衣着整齐,处处表现出仪态端庄;她追求精深的法律素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有超出常人的庄重气质;宁洲平孝敬老人、相夫教子、家庭和睦,是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几年前,湖北省女法官协会召开了首届女法官学术论文研讨会,在研讨会现场,她用极具磁性的播音员嗓音阐述着她对女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思考,从容不迫地应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得到了省高院领导、省女法官协会主席及各位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她代表了西陵女法官形象。在谈到了做一个合格的女法官时,宁洲平讲了三点体会:一是要耐于寂寞,二是要甘于清贫,三是要不断学习。耐于寂寞就是要有职业意识,避免不必要的社交,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不给办关系案、人情案创造条件;甘于清贫就是要有职业道德,在审判工作中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清廉如水、执法如山;不断学习就是要提高职业技能,不断提高法官的法学理论水平,使其对法律知识具有广泛的涉猎和深刻的理解,提高驾驭庭审能力。从西陵女法官的性格特征上看,她们比男法官更耐于寂寞,业外活动较少,同时耐于寂寞反而给予了她们较多时间学习、调研,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修身养性,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阅历,从而间接的培养了她们的职业气质。她们用实际行动树立了求实、严谨、刚直、廉洁、文明等职业形象。
    心系百性,把对人民负责彰显于平凡岗位中
    司法是一门公正的艺术,也是善良的艺术,西陵女法官们怀着一颗颗善良的心,办出了许多优秀的案子。当她们坐在法庭上的时候,是神圣和庄严的,而她们的感情更是高尚的,内心是善良的。在审理案件中,她们将个人情感融化于社会的道德良知和对人民的忠诚热爱之中。她们懂得既要严格执法,又不能机械执法;她们懂得法律无情,但更懂得执法可以有情。每当案子办到节骨眼上,她们会不分白天、黑夜的加班加点,比男人还有耐力精力。她们把对人民负责写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例如,全国优秀女法官左树青承办叶某诉杨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在诉讼过程中,左树青在审查当事人申请保全材料时,发现如不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极有可能造成原告实体权益得不到实现的后果。左树青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财产线索,马不停蹄地查找被告人财产,她一口气查询了三家银行、两家证券公司,但均无结果。她立即找到原告叶某,告知了保全措施实施情况。叶某听后,象泄了气的皮球,一下丧失了信心。左树青不是轻易放弃的人,只要有一线期望,她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看着叶某失望的表情,左树青提醒叶某,除了被告人银行存款外,还可以对被告人的其它财产保全。叶某恍然大悟,立刻告诉了被告几处房产线索。左树青顾不上休息,按照房产线索,逐一查询核实,终于查清了被告人的房产,并依法采取了保全措施,为案件审理、执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西陵法院还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女法官执行包某与肖某债务纠纷一案,标的为2万余元,双方均为下岗工人。肖某在判决生效后,与其妻离婚,将财产全部给了妻子,自己到广州打工去了,这位女法官找到肖某前妻,告诉她其债务为婚姻存续期间的债务,可追加她为被执行人,强制执行她的财产,肖某前妻不服,向院领导投诉,院领导告知承办人的观点是正确的,在此情况下,肖某前妻找来担保人,由担保人每月付500元,申请人包某表示同意。从此后,这位女法官每月到担保人处收取500元,转交申请人,两年后,担保人因经济困难每月只能拿出300元,她又组织申请人和担保人达成了协议。其间包某夫妻要外出打工,包某要求法院每月将300元交给宜昌读书女儿作为生活费,如果收不到钱,女儿生活费将无着落,此时,她表现出超人的责任心,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她每月会按时将300元交给包某的女儿,经过近5年多的时间,此案终于全部执行完毕。像此类案件西陵女法官不知承办了多少,她们深知当事人的艰辛,不忍心看到当事人那焦急和企盼的的眼神,正因为如此,哪怕是中午12点的钟声敲响,哪怕是暮色降临万家团圆,哪怕是刮风了、下雨了;哪怕是累了、病了,只要是能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负担,只要有利于当事人权益实现,她们从来不会有所犹豫。
    不让须眉 拼搏在审判工作的前沿阵地
    西陵女法官一头扎在案件的忙碌中,时刻都把自己置于一种临战状态,查资料、办案子,没有一桩一刻有半点疏忽。她们的手机是24小时开着的,如果有突发事件,她们必须要马上投入工作状态。繁重的办案数量、高要求的办案质量、社会上少数人的误解、情与法的碰撞、付出与收入失衡的困惑……这些不可避免会给她们带来压力。她们是普通的人,她们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常常感到困惑、压抑。西陵女法官们承受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是多方面的:一是她们所在的基层法院受案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2000年到2010年案件数量增长约200%,特别是诉讼费下调后,2008该院收案数量较上年增长约45%,2009年到2010年该院案件数量居全市之首,而该院十年来法官人数增长幅度为约40%,“案多人少”问题相当突出。人均年办案数量在100件左右,工作负荷量沉重,由此引起的压力自不待言。二是执业环境不尽人意,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形成的压力。近年,许多案件当事人,他们在生活上遇到了麻烦和困难,让纠纷搞的充满委屈、绝望、怨恨和焦虑,尤其是带有亲情因素的,自己解决不了,才来打官司求助于法官,他们大多法律知识欠缺,到法院后,有的把法官当作倾诉的对象,有的把法庭当作发泄不满的场所,有的因法院不能支持其诉请或判决得不到执行,情绪激动、积怨爆发,对她们谩骂,甚至大打出手。同时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新类型案件随之不断出现,案件难度不断增加。有的案件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而有关的法律规定相对空白或不够完善,造成办案的难点。如近年来涉及劳动合同、物业管理合同、医疗服务合同的民事案件和涉及劳动社会保障行政诉讼案件有关的法律规定相对滞后或不够完善,单靠理解法律条文不能解决客观问题,女法官们一方面要把案件办好,另一方面又不能向当事人言明法律规定不尽完善,这给她们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无法想象的。三是随着社会进步,司法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对法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急剧提高。法律专业是一项知识更新最快、知识最宜老化的专业,也是一项涉及知识面较广较深的专业,它不但要求法官有较高的法学理论水平、较强的审判知识技能,还要求法官应当具备精深的法律素养、广泛的社会知识和较深的社会阅历。她们在繁忙的工作之后常常还要利用大量休息时间进行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学习压力较大。四是她们作为中国传统女性,担负着教育子女、洗衣做饭等繁重家务。在工作之余,她们只要有时间就尽量多分担一点教育子女、洗衣做饭的家务,但因工作忙,又常常疏忽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她们既是母亲、妻子、女儿,又是一名法官。如左树青在审理李某诉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中,她连续四天放弃休息时间作调解和其它工作,可正在这节骨眼上,儿子病了,公婆也病了,丈夫出门在外,连带儿子、公婆到医院看病的人都没有。中午,她把儿子、公婆送到医院,交给护士,打完针后让带病的公婆带儿子回家,而自已则跑到单位做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晚上,她让儿子、公婆服药睡下后,吃完已凉的饭菜,又加班赶写文书。上述事例只不过是西陵法院女法官普通生活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例子对她们来说不胜枚举,简直是家常便饭。
    在工作和生活压力面前,西陵女法官开启智慧,各自寻求排遣法官职业压力的途径和方法。她们有的多年来一直坚持早起晨炼的习惯,当常人尚在温暖的被窝中酣睡时,她们早已做完晨炼,披着晨曦进入办公室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们有的练瑜伽、有的跳体育舞蹈,修身养性;有的把相互倾吐当成调解自己心态的简单方法;有的在星期天参加心理健康培训班学习,从思想上寻找法官心理健康的途径。女法官们在压力面前始终怀着一颗颗善良的心,对当事人保持宽容、理解、尊重、关爱,对心中的法律信仰从未打过折扣。她们深切地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人文精神和立法精神,努力做到既处理好案件在此环节的事情,又兼顾案件各个环节的衔接,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案外的事情以彻底化解纠纷,以达到“辨法析理、胜败皆服”。她们明白法律的守护神,不是为某个人、某个集团的利益,而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无论压力再大,她们都要挺起了脊梁。
    就像春色满园是园丁的收获一样,当正义战胜邪恶,当公平战胜狡诈,当苦恼人引吭高歌,当法律的光芒刺透阴霾迷雾,对西陵女法官说,这就是对她们平凡法官事业的最丰厚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