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向正礼:勤劳苦干抓机遇 脱贫致富感党恩

时间: 2018-11-06 10:51 来源: 秭归法院

“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只要勤劳苦干,抓住机遇,即使家底差、负担重,也能够脱胎换骨,摘下贫穷的帽子,过上幸福的生活。”10月23日,在秭归县水田坝乡联营村六组向正礼家的猪栏外,他一边向驻村工作队介绍今年的养殖规模,一边感慨着脱贫致富路上的艰辛往事。

生于贫困不沉沦  积极主动谋发展

水田坝乡联营村,距离集镇20公里。联营六组,小地名叫三斗坪,是个海拔在1000米左右、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方便、产业稀少的地方。区位条件、家庭经济和自然条件十分艰苦,几亩薄田根本养活不一家人。有鉴于此,很多联营人陆陆续续出门务工。为了生计,向正礼和妻子也走上了南下浙江的打工之路。在打工的几年时间里,他们做过家政保姆、建筑工人等,一年到头辛苦劳累,家里却未有起色,饱尝生活艰辛。

四年前,向正礼因为家中父母年迈,便没有再外出务工。2015年,因为家庭贫困,加之两个孩子还在读书、自身田地稀少等原因,一家四口人被村里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待业期间,向正礼深思熟虑,在外务工既辛苦又不能顾及家庭,不是长久之计,在家创业发展才是长久之道。于是,夫妻俩在商量过后,便决心在村里谋求发展。

抢抓机遇勤劳干  自力更生拔穷根

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结对帮扶向正礼的法院干警多次上门走访,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夫妻俩商量,只有结合当下精准扶贫政策,立足山区实际,发展生猪养殖业的同时,顺带煮酒,才能在盘活生计,否则纯粹种地的话路只会越来越窄。当年,两人就借助金融扶贫政策从银行贷款建起了猪栏,并购置了酿酒相关设施设备。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向正礼夫妻俩每天都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他们边学习煮酒技术边打理喂养生猪。经过半年的磨砺,他们都成为养猪煮酒的行家里手。为了给生猪创造安全、卫生的环境,他们建设了一个40方的安全饮水池,供人畜饮水;还修建了化粪池,防止污染环境、影响他人。为了保证酿酒质量,他们都是对原材料严格把关,对时间和程序严格把控。因为酿造的包谷酒香味纯、口味好,他的酒不仅畅销联营及周边村,有时还远销到武汉等地。凡是喝过他家包谷酒的,都是赞不绝口。“现在我们的生猪和包谷酒主要销给邻里周边的百姓。谁家里有过事的,都在我这里买,都说口感特别好。”向正礼说道。2017年底,借助猪栏改造的政策,向正礼将家中的猪栏进行了扩建改造,同时也把酿酒的房子进行了改造升级。改造之后,无论是养殖的面积还是酿酒的规模,都明显得到提升。

10月25日晚上8点,工作队再次来到向正礼家中走访。他刚从送完酒回家,饭也还没有吃。当问到为什么不请工帮忙时,向正礼坦言,小女儿大学还没毕业,得把请工的钱省下来,我们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干。“老向是个特别能吃苦的人。我跟着他这么多年,从工人做起,什么累什么苦都吃过了,从没见他屈服过。”向正礼的媳妇说道。吃过生活的苦,才觉生活的甜。经过艰辛的创业,现在向正礼家年出栏生猪90余头,生产包谷酒10000余斤,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

 家里家外一家事  乡里乡亲一家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向正礼受过穷,吃过苦,所以特别清楚贫苦家庭的艰难和不易。村里部分贫困户种植高粱,卖不出去的时候,他都全部收购来酿酒、喂猪。他说:“只有让更多乡亲们的农产品卖出去、变成钱,才能调动他们勤劳的本性,帮他们尽早脱贫致富!”村里有人遇到困难找他帮忙时,他也总是尽力而为,不推迟不搪塞。

 “感谢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我自己幸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到今天的脱贫致富。今年我准备再把养殖规模扩大一些,借助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办一个更好的养猪场,希望能够带动更多贫困户增加收入。同时我还准备在线上推广我们家的包谷酒,也把联营村更多的土特产推广到全国各地。对于明天,我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说到这里,向正礼露出了自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