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案例发布1

来自昭君故里的报告

时间: 2009-05-20 14:27
     有一位作家曾这样描写兴山,说兴山:像一片狭长的绿叶,漂浮在万里长江中游香溪河畔。众多溪流、小溪像叶脉那样布满在江中绿洲。仿佛一部山水风光片,绿色,光彩,湿润。好似在葱翠森林拥抱下的一块仙境,令人惊艳,惹人遐想。这段描述,道出了兴山的自然风光美,而在这里,我更想赞美我们那些活跃在山山岭岭之间基层法庭的法官们他们心灵美之所在。

    6月上旬,我乘着全国各地法院广泛深入开展“人民法院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强劲东风,走进兴山这块仙境,在县法院副院长钟波的陪同下,翻山越岭,过桥渡水,去看望了黄粮、高阳、峡口3个法庭的年轻朋友,所见所闻,深深感到,3个法庭的法官们正在“人民法官为人民”这条光辉道路上,正遵循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科学理论,高举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伟大旗帜,从点滴做起,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利的法制保障和法律服务。

                                发扬光荣普新篇

    黄粮法庭在全国法院系统都小有名气,经常报上有名,广播有声,电视有形。去年8月,他们又搬进了拥有700平米的办公用房。在明亮的办公室里,镇党委的郝副书记告诉我,黄粮法庭是支撑全镇维稳工作的一棵大树,他们继续保持荣誉,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积极工作,他们的态度和效果是全镇公认的一流。

    法庭分管黄粮和榛子几百平方公里,好几万人诉讼和民调工作,他们在工作中并不刻意追求案件数量,而是把功夫下在办精品案上。1至5月,他们所办的案件调解率为92%,正确率为100%,上诉申诉率为零。围着当事人转,延伸服务,化解矛盾是黄粮法庭司法便民的重要举措。法庭下设六个办案点,对远程的榛子乡,每周固定时间有便民巡回法庭上门服务。金家坝村是黄粮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治保主任张勇是从部队回乡的,他热情直爽地说:我们这儿扯皮拉筋的事少,全靠法庭工作做得好,有些需要调解的纠纷,他们把法庭开进村里,道理简单、朴实,当事人听得懂,也好理解。他们有案办案,无案讲法,既化解了矛盾,有起到了普法作用,让法律与老百姓零距离,这些搞法叫我心服口服。

    庭长李家兵告诉我,他体会的“人民法官为人民”的主题活动,就是当法官的不能孤立地就案办案,而是要以简单的、具体的、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靠得住的方式服务群众,实现正义!他对我讲述了后山村一起赡养案,老人有7个子女,3个儿子,4个姑娘都出嫁在外地。作为一起诉讼案,按程序7个儿女都应该列为被告,而4个姑娘又都在外地成家,送达,调查有诸多不便,在纠纷面前,法官们一方面向老人讲明,支持他主张权利,4个女儿也是被告,另一方面,他们在实践工作中又侧重讲儿子养老是天经地义的民俗,协同司法所三番五次做几个儿子的工作,终使纠纷于情、于理、于法得到妥善解决。

                           艰苦环境乐锤炼

    我们到达高阳法庭时,已是午后三点,庭里黄选鹏庭长等法官正在开庭,旁边桌上四份未来得及用的盒饭映入我的眼帘。我心动了!心疼了!这些年轻人肯定是忙得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

    高阳是老县城所在地,正在兴建的楼房举目皆是,断墙残壁和碎砖瓦砾也遍地尽有。除高阳镇外,法庭还兼管着南阳、湘坪等地的诉讼和民调工作。黄庭长告诉我,庭里因地制宜设有移民迁建合议庭,处理搬迁中有关纠纷,仅3月到6月上旬,就处理了35件案件。这些案件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又与国家建设大项目息息相关,涉猎面广,政策性强,法庭办公又设在废旧房屋里,条件差设施更谈不上,这样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磨练他们的意志。为了方便群众,减少诉累,他们经常加班加点。黄庭长乐呵呵的对我说:老院长,您别惦念我们,我们年轻又在基层,不能按时吃饭是常事。

                               新法庭的期盼

    在香溪河畔的峡口镇,一座颇有欧式建设风格的新法庭即将落成。在工地上,我见到了年过半百的姚庭长,他可是我熟识的老朋友。近年他从实职岗位上退下来后,乐为院领导分忧,担负起法庭基建的任务。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我们原来在上世纪80年代末所建的峡口法庭,早已沉入水底。

    峡口法庭的田正清庭长正在和县院司法警察大队的几位同志在商议着一件执行案的方案,他说庭里在清积专项工作中已收执行案42件,法庭人少事多,执行案件难度又大,不断得到县院的支持和援助,正在建设的宜巴高速公路通过我们的辖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标的大,少不了要用普通程序办案。在“人民法官为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中,让我们懂得,不管用任何方式化解纠纷,都要我们有一个尊重当事人的好态度。我们马上就要搬进新建的法庭办公了,新法庭也期盼我们工作上新台阶。

    结束这篇粗浅的报告时,有一件令我十分欣慰的事:在3个法庭,我分别见到了张华、陈磊、程智勇等年轻人,他们有的是学校的选调生,有的是经过公务员考试被录取进法院系统的,他们都充满信心地对我说,他们正在努力学习,大胆实践,争取尽快取得当法官的资格证书,更好实践“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宗旨。

作者单位: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