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1

宜昌中院召开新一届执法监督员座谈会

时间: 2008-03-06 11:02
    2月25日,宜昌中院邀请新近聘任的新一届十八名执法监督员进行座谈,认真通报近一年来法院各项工作情况,虚心征求对《法院工作报告》(初稿)的意见,以及对法院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中院全体党组成员及各庭室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市人大内司委主任马仕华出席了会议并讲话。

    会上,院党组书记、院长胡兴儒首先向各位执法监督员通报了2007年全市法院主要工作情况。他指出,2007年,宜昌中院在省高院和市委、市人大的领导和监督下,在各位代表和委员的关心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跨越。一是办案效率有新进展。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0146件,同比上升2.17%,结案19100件,同比上升0.99%,综合结案率94.81%,高于全省法院平均结案率4.68个百分点。二是办案质量有新提高。去年,各类上诉案件的改判发还比例大幅度下降,省院对我院上诉案件的改判发回,刑事一审从27.27%下降到5.71%,民事一审从13.03%下降到10.91%,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三是调解工作有了新成效。全市法院更新司法理念,认真贯彻公正司法、案结事了的新目标,更加注重调解和和解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四是队伍建设有新面貌。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弘扬新风正气、创建和谐法院”主题教育活动,扎扎实实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司法”作风整改活动,创造各种条件组织法官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不断深化和丰富法院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形式,建立健全干警执法档案等措施,法官队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五是司法救助有了新发展。全市法院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要求,坚持司法为民,在诉讼费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对1640件案件的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159.2万元。六是争先创优有新跨越。全市法院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推动了各项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胡院长还通报了当前正在开展的为期半个月的“弘扬法院文化,创建公信法院”主题教育及纪律作风整训活动情况。他说,从新年上班第一天即开始开展的“弘扬法院文化,创建公信法院”主题教育及纪律作风整训活动,是我院连续五年以主题教育和作风整训的方式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主题教育整训活动分学习动员、查找问题、集中整改、总验收四个阶段进行。目前,学习动员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正在开展查找问题和集中整改阶段的工作。

    听取完情况通报后,执法监督员们认为,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在建设平安宜昌、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充分发挥严打职能,惩治犯罪;积极发挥调节职能,审结大批民商事案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大执行力度,推行执行新举措,执行实际到位率有显著提高;筑平台、明职责、严考核,司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狠抓队伍建设,政治思想、廉洁自律和业务建设并举,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从各项数据对比分析,宜昌法院的各项工作确实走在了全省法院的前列,成绩明显,来之不易。

    对于今后的法院工作,监督员们也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当前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复杂形势下,要把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法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将“民生意识”贯彻到审判工作中去;二是要在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上多下功夫,特别是要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加大对基层法院、基层法庭的支持、关心、关注力度;三是要大力加强法院宣传工作,努力将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成绩通过各种媒体让群众知晓,同时,以案说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四是要充分利用社区等基层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的作用,加大对街道和农村等基层组织的业务指导,尽量将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尽量减少对簿公堂的情况发生;五是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救助的力度,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司法救助专项资金的投入,扩大救助面;六是要进一步重视法官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要下大气充实审判一线的力量,大力解决法院空编严重的问题,同时,还要强化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法官的品行操守。

    针对执法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胡院长最后表示,人民法院坚持执法监督员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是实践“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推进法官队伍建设的需要。直接听取各位执法监督员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促使法院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把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与审判工作结合起来,把发挥审判职能与建设高素质队伍结合起来,把强化内部管理与推进法院改革、改善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实现法院各项工作和建设的全面发展。各位执法监督员提出了众多富有建议性的意见和建议,中院党组将集中进行认真研究,再加动力,再添措施,争取将宜昌法院的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作者单位: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