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电子刊物 > 调研文集

一本书和一个国家的崛起

——读《常识》有感

时间: 2013-07-04 12:38 来源: 宜昌市中级法院

   社会是由我们的欲望产生的,政府是由我们的邪恶产生的。政府即使是在它最好的情况下,不过是一种必要的恶;而在不好的情况下,就成了难以忍受的恶。—— 《常识》

   托马斯•潘恩所著的《常识》是一本改变美国命运的书,它在影响美国历史的二十本书中,位居榜首。该书发表于1776年,全书仅3万多字,当时北美居民中几乎每一个成年男子都读过或者听过别人谈这本书。在欧洲也流传甚广,据说拿破仑对《常识》熟知到倒背如流的程度。

   18世纪中期的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纠纷初起,北美人的口号仅是:“无代表不纳税!”。他们要求的是在大不列颠议会的参政权。在如何处理同英国的关系上,殖民地民众大多只是不满,却少有独立之意,认为与英国联合可以保证北美的繁荣。即使是华盛顿、汉密尔顿这些后来的开国元勋们也不敢大声说出脱离英国的“独立”。大陆会议一再向英王保证决无独立之意。在这种背景下,潘恩站了出来,精辟的分析了北美革命前景,指出独立才是唯一的出路。《常识》发表后,社会舆论发生了根本变化,要求民族独立的呼声迅速高涨。约翰亚当斯指出,《常识》出版后,“独立象一股洪流,每天从四面八方向我们滔滔涌来”。潘恩在书中建议大陆会议发表一个宣言,分送各国宫廷,陈述北美人民所受的痛苦。大陆会议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产生了著名的《独立宣言》。《常识》一书推动北美人民走上公开独立道路的历史意义不可估量。

   比鼓吹民族独立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它在北美首倡共和的重大意义。潘恩一再强调:“《常识》中有关共和政体的观点要比呼吁独立的那些论述更有价值。独立之后,继续前进,建立具有示范意义的政治制度才是我写作时考虑的首要原则”。《常识》针对一些人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迷恋,指出君主立宪制不是一种自由的政治制度,他猛烈抨击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种种弊端,主张建立共和政体。《常识》对君主政体的批判在当时君主专制占据统治地位,大多数资产阶级还憧憬着君主立宪制度的历史条件下,对广大民众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他在《常识》中写道:“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因为,在专制的国家中国王就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也应当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例外”。以这一口号为标志,独立战争被赋予新的含义。北美人民从此意识到,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十三州本土而战,而是为开创近代共和政体而战。“只要我们能够把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的政体留给后代,花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他将独立与共和相联,从而使美国在全新的民主共和思想体系指导下建立了与世不同的共和国。美国的命运因此改写,有幸成为“第一个产生伟大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地方”(马克思语)。

   《常识》中关于政府是一种“恶”的观点,对美国自由主义国家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没有这种认识,就难于理解美国为什么会采用联邦制、为什么分参众议院、为什么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如此繁琐地从横向和纵向对权力的运行进行钳制?为什么不控制个人持有枪支?前美国总统布什有一个动人心魄的演讲:“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那么,为什么要“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呢?本文前面那段话就是答案:“政府即使是在它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种必要的恶;而在不好的情况下,就成了难以忍受的恶”。美国从一个地处世界文明边缘的弱国变成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民众对权力的深刻认识。统治者只有义务没有权利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在美国成为共识。今天的中国,皇帝已经废除了一百年,但皇权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我们还没有实现把权力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甚至于,我们对权力之恶还缺乏必要的认识。中国的民众还习惯于对统治者感恩戴德…因此,读懂美国,不能不读《常识》;建设现代政治文明,也不能不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