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调解重效率,助力银企求双赢
企业面临困境,怎么助力企业脱困?近日,远安县法院在审理一起涉企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牢固树立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生动诠释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使市场主体有了切实的获得感。
远安某家具有限公司曾经是远安县的一家重点企业,为远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贡献。后来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该公司缺少用于生产家具的林木等原材料来源,生产陷入停滞,企业逐渐陷入困境,对所欠的外债也暂时没有能力偿还。今年3月,该公司被远安某银行诉至法院,要求偿还欠款近300万元。
远安县法院受理该案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来到该公司了解情况,得知该公司所属的荆门集团公司已欠外债近10亿元,受其影响,该公司近几年来一直没有正常生产,目前正处于转产突围、力争上新阶段,努力让投资3亿多元购置的生产设备和兴建的办公楼厂房能够继续发挥最大化效益,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需要有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县政府招商部门已介入提供服务,力争使新项目尽快落地落实。
承办法官在同原告银行的沟通中了解到,银行因家具公司的这笔大额借款未按时偿还,已经严重影响到银行的放贷额度,并且多次受到上级银行的督办,现在急于收回这笔贷款。
一方急于收回贷款保额度,一方忙于突破困境求发展。为平衡双方的需求,承办法官在开庭前就开始着手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虽然没有达成协议,但双方分歧逐渐减少。此后,家具公司负责人在承办法官建议下,专程前往宜昌到原告的上级银行陈述情况寻求支持,但双方仍然没有达成协议。
4月12日,该案庭审中,承办法官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着重从法律规定和企业现状,结合法治化营商环境要求和4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刚发布的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规定,再次进行调解。通过承办法官的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家具公司定于今年7月30日前偿还欠款50万元,余款自8月份起每月偿还10万元至欠款本息还清。协议签订后,家具公司负责人对银行的支持和法院高效扎实的工作一再表达了谢意,同时表示要信守承诺,在努力使企业脱困求发展的同时,保证按期偿还所欠银行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