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案例发布1

田言俚语忧思录

时间: 2011-03-29 15:13
编者按 

    根据省、市委“三万”活动、省、市委政法委“四进四访”大走访活动总体要求和   院党组决定, 5月14、15日,在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黄家波同志的带领下,中院机关中层副职职位考察对象共15人赴秭归县郭家坝镇郭家坝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专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端正和强化考察对象的大局观念、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群众观念。现编发参加此项活动的几位同志所写的几篇感悟心得。

    今年来,为响应省、市委“三万”活动和省、市委政法委“四进四访”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号召,我已经三进郭家坝村了。作为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村娃,我对农村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三进郭家坝村倒也没有留下多少诗情画意般的感受和醍醐灌顶般的震撼。但是,仔细聆听乡亲们的田言俚语,却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上桩”—关于土地

    关于“上桩”这个词,第一次是去年到郭家坝村时从村党总支谭书记口里听来的。当时听得迷迷糊糊,不明所以。经过虚心求教,才得知“上桩”是他们的一句方言,指的是土地生产资料调整后的交接,相当于确权后的履行到位,农民通过在田界打桩的方式宣示权利、划分界限,故称“上桩”。仔细一想,这个词还真形象,真生动,充满了乡土的味道。

    郭家坝是一个三峡库区移民大村,随着三峡大坝蓄水到175米高程,村里的土地特别是良田被淹没了不少,剩下的几乎全是坡地,不适于种植粮食作物,只能栽种柑橘,且柑橘的经济效益比粮食要高得多,目前优质柑橘卖价好,一亩地可卖上万元。这也就是为什么到郭家坝村只见漫山遍野的柑橘园不见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原因所在。据悉,该村农耕面积7000亩几乎全是柑橘。抬眼望去,沿河边上一条黄线非常醒目,这是夏季涨水时淹没的界限,正在线上的柑橘树都已呈枯黄色。目前还没到涨水期,便有村民在黄线以下的土地上抢种玉米等作物,这也是难得一见的粮食作物了。据说,郭家坝全村1183户3862人,人均耕地不足3分地。由此可见,土地在这里的稀缺和珍贵。

    正因为土地稀少、种柑橘收入高,“一寸土地一寸金”,减少田地就等于减少收入,所以该村生产资料调整后后靠移民户就产生了土地“上桩难”,出田户不愿意出,进田户进不来,矛盾比较突出,村干部工作压力大。难怪谭书记和村干部老在我们面前念叨“上桩”工作,并将其列为去年村里的一项重大工作。据谭书记介绍,去年该村主动争取上级组织的支持,从3月初开始,组成县、镇、村三级干部工作专班进村开展土地“上桩”工作。通过半年来的艰苦工作,完成12个组132户600人共75亩地的“上桩”工作,移民“上桩”问题基本解决。谭书记特别提到和感谢郭家坝法庭的法官们对“上桩”工作的支持,庭长周秭民直接参加工作组协助“上桩”工作,副庭长王玉娥快审快结“上桩”涉诉案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干部和走访的群众也都对郭家坝法庭的法官赞不绝口,纷纷为法官说好话。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3月刚刚表彰的全市法院优秀法官、郭家坝法庭副庭长王玉娥,她2009至2010年两年间办结案件319件,调撤结案307件,调撤率达96.24%,连续四年结案数位居该院第一,荣立个人三等功,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公仆”和“劳动模范”,被市中院、市妇联联合授予全市“十佳女法官”、“三八”红旗手。让我十分敬佩。植根于这样深厚的土地,产生这样先进的法官,也就不足为奇了。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它不仅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更是农民几乎唯一的经济资源和收入来源,这一点在郭家坝村体现的相当充分。也因此,土地“上桩”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还有个别“钉子户”就是不交田,不让“上桩”。我们在走访中就遇到一个村民咨询这样的案件,协调多次无果,准备向法庭起诉。我告诉他,理由正当,相信法庭会支持的。还有一个问题是,该村土地几乎是固定不变的,一次承包管数十年;但村民每户的人口数却是不断变动的,随着老人去世、女儿出嫁等各种情况发生,某户村民的人口会相应增加或减少,人均占有土地量就会发生变化,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分配不公。但限于政策原因,又不可能得到及时调整。所以关于土地的矛盾和问题还会延续下去,还需要基层组织不断地去做工作。我想,无论政策如何变化,地少农民的实际问题都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给我们也做个池子唦”—关于水利

    “给我们也做个池子唦!”这是我们在走访二高山农户时村民对谭书记说的话。经过一番了解,我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如果说地少是我们了解到的郭家坝村第一位的问题,那么用水问题可称为当前第二大问题了。我们知道,今年4月以来,湖北全省遭遇了50年一遇的严重旱灾,郭家坝村的旱情也比较严重。“抗旱”是我们在村里走访时听到比较多的一个词汇,也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该村的主业、村民创收的主要来源是柑橘,如果不能有效抗旱,将无以创收,村民将损失惨重。4月份我们进村的时候,好多树上的柑橘就干枯了,剥开后里面全是干的,没法吃。所以,抗旱成了柑农和村民的头等大事。

    抗旱就需要水,需要建设水利设施。国家对农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视,投入也不小。在郭家坝村就专门实施了小农水工程。我们看到,公路边和山坡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蓄水池,就是专门用来蓄积雨水以备灌溉农田的。

    但听村民们反映,公路边上不是很缺水的地方建了不少大蓄水池,而高山上真正缺水的地方却没有建蓄水池,高山上的村民有意见,认为没有给他们办实事,国家的好政策没有享受到。我们也挺纳闷的,怎么会这样呢?

    经过了解,才得知这次小农水工程是上面统一招标施工的,大小蓄水池的工程造价是在合同里定死了的,实际情况是工程队每建一个小蓄水池亏损上千元,建大蓄水池才有钱赚,如果在高山坡上建蓄水池,材料转运费高,就亏得更多了。所以工程队愿意在公路边上修建大蓄水池,而不愿意在高山坡建蓄水池。最后就形成了这么一个结果。

    虽然得知了其中的原因,也了解到工程队和村干部的难处,但这个事情总让我有些难以释怀。因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最需要关心帮助的那部分老百姓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和帮助。

    这句话让我更加明确和坚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谋福利,办实事,求实效,不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打折扣,尤其不能忽视那部分弱势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满意,才会记得你。

    “给大伙儿修路,我让点柑子树没得问题的” —关于修路

    “给大伙儿修路,我让点柑子树没得问题的。”这是我和村党总支谭书记陪同政治部黄主任实地考察郭家坝村韩家湾至庙垭子段公路打通建设问题时听到数名村民所说的话。这句话让我看到了高山村民修路的迫切愿望和为修路而甘愿让地的“牺牲”精神,颇让我感动。

    第一次是从我院“三万”活动工作组那你听说村里要修韩家湾至庙垭子段公路这个事情的,后来执行局张局长还冒雨实地踏勘了项目现场,表示支持这项建设。我在该村开支部扩大会时,村里又郑重提出了这个事情,参会的一个村民代表还现场发言讲述了他们面临的“出行难”、“卖柑难”以及对修这条路的迫切心情。大意是该村高山上还有唯一一个组即10组不通公路,而且相距最近的公路又太陡,路面没有硬化整治,一下雨就没法通车,车子上不来、下不去,司机都不愿意上去收柑橘,造成该组二三十户村民“出行难”、“卖柑难”,要求修路的愿望十分迫切。

    村“两委”也把修通韩家湾至庙垭子段公路列为今年为农民办的一件重大实事,实际上是把相邻的两条通组公路打通连接起来,使山上的村民可以改走打通后比较平缓的公路。经测算,这段连接公路要修1020米长、6米宽,投资约需14万元。既面临资金来源的问题,又面临需要占用部分农民的柑橘地有的不同意的问题,一时难度很大。

    我院领导对此也非常重视,专门开会研究,表示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帮助该村筹措资金,实施此项建设,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政治部黄主任在带领中层副职竞争上岗考察对象进村开展活动时,又主动提出要实地查看一下这段公路的相关情况。于是我也有幸陪同作了一次实地调查了解。

    因为有谭书记陪同带路,爬山沿途经过农家房屋和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身旁时,总会引来关切的目光和热切的话语。“你们又去看路去啊?”“路什么时候修啊?”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事在村民心中的关切和份量。通过沿途与村民聊天问答,得知修路的事情大家都很拥护,原先涉及占地不同意让地的几户村民思想上也转化了,好像也赞成修路了。更有村民说,“给大伙儿修路,我让点柑子树没得问题的。”这让我们松了一口气,心里多少轻松起来,也受到一丝淡淡的感动。

    爬到这段山路的尽头时,刚好碰到山上下来的一个小伙子,他一见我们在谈路,就过来急切地搭话,诉说他们面临的出行困难,希望村里和我们帮助把路尽快修通,修通连接的这一段之后再修通到他们10组的公路,他们全组的人都会感谢的。

    看着村民们汗湿的脸庞,急切的眼神,听着村民们淳朴的言语,诚挚的情感,我感觉心里沉甸甸的,这好比人民的重托,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才能慰藉我们内心的牵挂。

    民生百样皆辛苦,最是珍贵群众情!三次郭家坝村之行,让我感触良多、受益良多!让我们以《爱民“十戒”书》中的两句“人民公仆需谨慎,执政为民是灵魂;劝我同志常忧患,干群和谐天下安”共勉吧!

作者单位: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